12345投诉一般在3-5个工作日会处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功能之一就是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职责、办事程序,行政审批、行政受理、招商引资等政策规定方面的咨询以及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意见、投诉等。如果对警察工作存在疑问或不满,比如你报了警(治安刑事)不出警,不立案等,可以通过12345进行投诉,会在相应时间内要做出书面答复。
但反应的问题需要客观真实有依据,你因各类民事、经济纠纷报警而警察到现场不采取强制措施一类的事可能投诉也无果,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
12345热线只是负责转接,处理问题需要具体职能部门。12345不是由市长接听的,而是由相关工作人员记录和百姓诉求后交办到相关单位,然后相关单位再给12345一个反馈,而后再由12345告知反映人答复意见。12345市民热线建立了受理—转办—办理—回复—回访等“闭环式”工作流程,对政策规定明确的问题,应当立即向来电人作出解答;需归口办理的问题,可告知来电人直接向有关部门、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反映或通过电话直接连线有关部门、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公开电话办理,并进行跟踪督办。
12345市长公开电话工作职责1、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反映社情民意,协助领导处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2、负责受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批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重要社会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3、负责受理协调解决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对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及公共服务等单位公开电话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5、负责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网络的建设发展。
6、负责市长信箱工作和群众来信处理。
工作目标
加快推进除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外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2021年底前,各地区设立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立并在地方接听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一个号码服务,各地区归并后的热线统一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语音呼叫号码为“12345”,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同时,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实现热线受理与后台办理服务紧密衔接,确保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处置和办理,使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
12315会在7个工作日内出结果。
消费者向12315投诉后,消费者协会会组织消费者与商家协商解决。若商家与消费者协商不成,消协会将以此事报给工商行政管理。而工商行政管理则会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商家进行行政处罚。包括吊销营业执照、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等等。
“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和全国互联网平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在全国设立的专门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的专用电话号码。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于2017年3月15日正式上线。这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消费维权工作跨入互联网+时代。
12315拨打应符合的条件:
第一,有明确的被诉方;(投诉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具体的商家信息,如店名、地址、电话等)
第二,有具体的申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第三,属子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范围;(管苑围可以分为: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红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管辖范围涉及:职能和属地两个方面)
第四,消费者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
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到12315投诉后,消协(12315是消协的电话)会来组织商家去协商解决。若商家与消费者协商不好,消协会将此事报给工商行政管理。12315只是工商局内设的消费者申诉处理机构,是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处理消费者的申诉,一般只做调解处理,不会作任何处罚。
商家被投诉侵犯消费者权益,工商行政管理会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商家(企业、商户)进行行政处罚。包括吊销营业执照、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等等;如果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能会到法院向商家(企业、商户)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商家各项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十五条
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消费者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投诉人:
(一)符合规定的投诉予以受理,并告知投诉人;
(二)不符合规定的投诉不予受理,并告知投诉人不予受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