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统包括作业信息处理系统、控制信息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1、作业信息处理系统
作业信息处理系统一般有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智能运输系统等类型。
电子自动订货系统是指企业利用通讯网络(VAN或互联网)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连接方式进行订货作业和订单信息交换的系统。电子订货系统按应用范围可分为企业内的EOS(如 连锁经营企业各连锁分店与总部之间建立的EOS);零售商与批发商之间EOS以及零售商、批发商与生产商之间的EOS等。及时准确地处理订单是EOS的重要职能。其中的订单处理子系统为企业与客户之间接受、传递、处理订单服务。订单处理子系统是面向于整个订货周期的系统,即企业从发出订单到收到货物的期间。在这一期间内,要相继完成四项重要活动:订单传递、订单处理、订货准备、订货运输。其中实物流动由前向后,信息流动由后向前。订货周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缩短了时间,都可以为其它环节争取时间或者缩短订货周期,从而保证了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因为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评价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灵敏程度,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订货周期的长短和稳定性来实现的。
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购买顾客等,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商品库存的数量分析、指定货位和调整库存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典型的发货和配送系统,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发货和配送的全过程,能够快捷准确的将货物运达目的地。
2、控制信息处理系统
控制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库存管理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
库存管理系统负责利用收集到的物流信息,制定出最优库存方式、库存量、库存品种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等。
配送系统则将商品按配送方向、配送要求分类,制定科学、合理、经济的运输工具调配计划和配送路线计划等。
3、决策支持系统
物流决策支持系统(LDSS)是为管理层提供的信息系统资源,是给决策过程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支持、方案选择支持。一般应用于非常规、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但是决策支持系统只是一套计算机化的工具.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决策,但不能代替管理者决策.
ASRS物流系统是什么
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的辨证关系 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有多种提法,但是本质上讲就是以下几个层次,即准确、快速、高效及个性化。其中准确与快速是物流企业生存之本,只有在满足了快速、准确的前提下,才能发展个性化服务,才能谈到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在企业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为了在以时间为基础的竞赛中占据优势,必须建立一整套对环境能够反应敏捷和迅速的系统。 就快速这个要求而言,实际上也包含着多种含义。首先对于需方来说,快速是指在正确的时间将货品送达目的地,也就是及时性;对于物流系统而言,快速是指高效完成系统中的物流,这可以减少资产负担并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高效利用库存;另外应该注意到的是,快速还指物流系统对于业务变迁的适应能力。在现代企业中,为了提高竞争力,进行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或类似的调整是很常见的事。敏捷系统的实现一方面要依靠物流系统的业务优化,另一方面也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识别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无线网络技术、BI(商业智能技术)等的发展。 这两方面并不是独立的。一方面,物流系统的业务优化要靠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支持,许多新的业务手段只有在相应的信息技术得到发展后才成为可能。例如对于商业趋势的预测,虽然在理论上早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只有在计算机进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相应得到发展时,这种预测才能真正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不能脱离真实的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同时许多经验也证实,如果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得不到纠正,单纯计算机化对企业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幻想仅仅通过计算机就能摆脱管理困境是不现实的。 自动识别技术首当其冲 近年来,物流理论与相关的信息技术交互发展、互相促进,对物流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首先值得关注的就是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以条码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物流系统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实际的例子就是超市中一维条码的广泛应用。条码技术对于物流应用的意义在于物流与信息流的结合。在没有应用条码的时代,不管是人工系统还是计算机系统,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操作中出现差错的几率非常大,如出入库、盘点等。这实际上就是由于物流与信息流脱节,在生成与物流对应的信息时易于出错。条码则紧密地将物流与信息结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条码在物流管理上的应用可以分为三类,即类别管理、批次管理和单品管理。类别管理是一维条码的典型成功应用之一,其管理单位是一个商品类别,它适合的是超市之类的整进零出、并且只关心数量的场所。批次管理的管理单位是某个商品的某个批次,一般也由一维条码实现。批次管理不仅可以得到数量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一些批次应用,例如,食品的保质期处理或商品的先进先出策略。单品管理在批次管理上又进了一步,它保存了更多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定制。 可以看出这三类管理的差别在于货品信息的精细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可以引出更多的可管理特性。条码技术是一门有相当历史的自动识别技术,进入90年代以来,已经高度成熟的条码技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其中主要代表就是SYMBOL公司的PDF417二维条码技术,它具有高于一维条码数十倍的容量和极高的纠错率,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很快得到推广应用。 单品管理中需要存储的信息量很大,同时这些信息中可能存在非字母数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维条码很难应用到单品管理中。PDF417二维条码为单品管理提供了可能。 在利用PDF417后,物流系统从条码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管理信息,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局限于类别及数量这样简单的特性。单品管理所提供的这些额外管理特性对构造敏捷物流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码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仅仅限于货品的标识管理上,对于物流过程中的单据,也可以生成相应的条码。这种条码一方面可以起到防伪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录入差错的出现,对于提高系统运作的效率有相当大的作用。条码还提供了信息反向流动的渠道,例如,对于生产厂家来说,销出的产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利用条码快速将相关信息返回,这是信息反向流动的一个典型应用。条码在这里直接创造了新的信息价值。 无线网络可大大提高系统可用性 对于构建敏捷物流系统有重要意义的另一种信息技术就是无线网络技术。网络从有线到无线并非只是简单的媒体变化,这种媒体变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GPS与GSM/CDPD/GPRS的组合,可以提供实时或接近实时的车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运力调配有着重要意义。 无线网络也可以与条码相结合,如在仓储过程中,保管员可以利用无线手持终端接受业务中心的盘点或备货指令,并利用终端扫描条码完成盘点或备货工作。相对于过去利用单据下达盘点或备货指令,手工进行盘点和备货记录的方式,无线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差错,提高了物流效率。这些成果正是一个敏捷物流系统所关心的。过去无线网的安全性令人担心,但今天诸如跳频等过去的军用技术已转向民用,无线网的安全性已经可以与有线网络相比了。合理地搭配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用性。CBSD最适合开发敏捷物流系统从软件的角度来讲,CBSD(Component-BasedSoftwareDevelopment,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对于构造敏捷物流系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电子版以下略)客户对于流程的调整也很容易,因为业务内容是经过精心提炼而来的,客户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调整,串出他认为最美丽的珍珠项链来。可以看出CBSD方式是最适合开发敏捷物流系统的。
自动化仓储系统Automatic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AS/RS system)
自动化立体仓库(Automatic Storage & Retrieval System)设计步骤,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一、收集、研究用户的原始资料,明确用户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些原始资料包括:
1、明确自动化立体仓库与上游、下游衔接的工艺过程;
2、物流要求:上游进入仓库的最大入库员、向下游转运的最大出库量以及所要求的库容量;
3、物料的规格参数:物料的品种数、物料包装形式、外包装尺寸、重量、保存方式及其它物料的其它特性;
4、立体仓库的现场条件及环境要求;
5、用户对仓库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
6、其它相关的资料及特殊要求。
二、确定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要形式及相关参数
所有原始资料收集完毕后,可根据这些第一手资料计算出设计时所需的相关参数,包括:
①对整个库区的出入库总量要求,亦即仓库的流量要求;
②货物单元的外形尺寸及其重量;
③仓库储存区(货架区)的仓位数量;
④结合上述三点确定储存区(货架厂)货架的排数、列数及巷道数目其它相关技术参数。
三、合理布置自动化立休仓库的总体布局及物流图
一般来说,自动化立体仓库包括:入库暂存区、检验区、码垛区、储存区、出库暂存区、托盘暂存区、不合格品暂存区及杂物区等。规划时,立体仓库内不一定要把上述的每一个区都规划进去,可根据用户的工艺特点及要求来合理划分各区域和增减区域。同时,还要合理考虑物料的流程,使物料的流动畅通无阻,这将直接影响到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能力和效率。
四、选择机械设备类型及相关参数
1、货架
货架的设计是立体仓库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立体仓库面积和空间的利用率。
①货架形式:货架的形式有很多,而用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货架一般有:横梁式货架、牛腿式货架、流动式货架等。设计时,可根据货物单元的外形尺寸、重量及其它相关因素来合理选取。
②货格的尺寸:货格的尺寸取决于货物单元与货架立柱、横梁(牛腿)之间的间隙大小,同对,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货架结构型式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2、堆垛机
堆垛机是整个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核心设备,通过手动操作、半自动操作或全自动操作实现把货物从一处搬运到另一处。它由机架(上横梁、下横梁、立柱)、水平行走机构、提升机构、载货台、货叉及电气控制系统构成。
①堆垛机形式的确定:堆垛机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单轨巷道式堆垛机、双轨巷道式堆垛机、转巷道式堆株机、单立柱型堆垛机、双立柱型堆垛机等等。
②堆垛机速度的确定:根据仓库的流量要求,计算出堆垛机的水平速度、提升速度及货叉速度。
③其它参数及配置:据仓库现场情况及用户的要求选定堆垛机的定位方式、通讯方式等。堆垛机的配置可高可低,视具体情况而定。
3、输送系统
根据物流图,合理选择输送机的类型,包括:辊道输送机、链条输送机、皮带输送机、升降移载机、提升机等。同时,还要根据仓库的瞬时流量合理确定输送系统的速度。
4、其它辅助设备
根据仓库工艺流程及用户的一些特殊要求,可适当增加一些辅助设备,包括:手持终端、叉车、平衡吊等。
五、初步设计控制系统及仓库管理系统(WMS)的各功能模块
根据仓库的工艺流程及用户的要求,合理设计控制系统及仓库管理系统(WMS)。控制系统及仓库管理系统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升级和维护。
六、仿真模拟整套系统
对整套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可以对立体仓库的贮运工作进行较为直观的描述,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作出相应的更正,以优化整个AS/RS系统。
七、进行设备及控制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