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什么是跨境购呢?跨境购,为国内跨境消费者提供实名身份备案、税单查询、商品防伪溯源查询等跨境网购服务。现阶段纳入跨境平台的“卖家”,都经过平台认证,消费者下单后平台提供商品追溯二维码,手机扫描后,可以看到商品进口的详细信息,方便消费者验证真伪。
什么是海淘?海淘,即海外/境外购物,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海外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信用卡号码,由海外购物网站通过国际快递发货,或是由转运公司代收货物再转寄回国。
两者相同之处:所销售的都是海外进口商品。
跨境购与海淘的主要区别:
1.海淘物品的入关是以“个人物品”报关,且转运在美国尚处在灰色地带。
2.而在跨境电商的试点平台上,一切都变得透明合法。当地海关、外管、检验检疫、财税等部门等会随企业一起入驻园区,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由海米网提供信息。
①物流观念的启蒙与产生阶段(1901—1949 年):在这一时期物流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地位上,物流仍被看做流通的附属机能,关于“实物分配”这一概念也是在研究流通问题时提出。如1915年,阿奇.萧(Arch W.Shaw)在《市场分销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 哈佛大学出版社,1915年出版)一书中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克拉克(Fred E.Clark)在研究市场营销问题时再次使用了这个概念,泛指一切与产品销售有关的实物配送活动。美国当时还着重于实体配送(销售物流)的研究,而对供应物流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第一,制造业内部的实体配送管理被认为是一个分离的组织功能或领域;第二,实体配送只是作为运输部门的附加职能;第三,最初建立实体配送部门的目标也仅仅是降低实体配送成本。
② 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物流实践推广阶段(1950—1978 年):这一期间有很多有关物流的论文、著作、杂志开始出现,有关物流管理研讨的会议也开始频繁召开,这些都推动了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物流实践活动的推广。如在 1954年美国第 26次波士顿流通会议上,鲍尔.D.康柏斯发表了题为“市场营销的另一半”的演讲时指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业界都应该提高认识,研究市场营销中的物流,真正从战略的高度来管理、发展物流。1956年,霍华德.T.莱维斯、吉姆斯.W .克里顿和杰克.D.斯蒂勒三人撰写的《航空货运在物流中的作用》一书中首次引入总成本的分析概念,提出应当从物流费用总体的角度评价运输手段的优劣,深化了物流活动分析的内容。1962年美国著名专家彼德·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应当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1963年,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物流专业组织——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协会的目的是通过年会、地区会议、学术会议和出版物,为跨行业的企业提供交流、培训渠道。
③ 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现代化阶段(1979—1985年):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方面的法规,如《航空规制缓和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理论上随着MRP、MRPⅡ、DRP、DRPⅡ以及 JIT 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人们认识到需要从生产流通的全过程看待物流,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物流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特别是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从“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 ④ 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深化发展阶段(1986年至今):这一时期,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与生产、营销紧密相连,成为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柱之一。实践上物流技术和物流软件的发展不断加快,如 EDI和专家系统的运用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带来了交易方式的变革,奠定了物流纵深发展的技术基础;POS系统、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使用,保证了物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和准确性,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率。《美国运输部 1997—2002年财政年度战略规划》的出台,为美国物流的现代化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在 1997 -2002这 5年里,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环境的挑战,跨越国界的安全威胁和通信与信息革命等环境要素的变化,通过规划的实施,美国已重建一个全世界最安全、方便、经济和有效的运输系统,为美国人民提供更多灵活选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