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伊拉克首都,同时也是巴格达省首府,伊斯兰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巴格达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语,含义为“神(bagh)的赠赐(dād)”。旧译“报达”、“八哈塔”。
历史文化
在巴格达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古城遗址,可以了解公元前3000多年强大的巴比伦帝国的风采。它创立了世界第一部法典,筑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以及传说中让上帝感到又惊又怒的巴别通天塔;它还首先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实行7日一周制,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并率先使用陶盘作餐具。
战争作为人类社会的极端手段,对于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历来缺乏应有的尊重。自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来,美英等国的轰炸殃及了许许多多的伊拉克古迹,巴格达城外的泰西封拱门就是一例,这一世界级的文明遗址惨遭毁容,已经岌岌可危。更严重的是,在海湾战争后,偷盗失去保护的文物成了制裁状况下的生财之道,各省的博物馆都遭洗劫,为躲避轰炸而存放在那里的珍贵文物和史料被席卷一空。如今,在国际文物走私市场,可以看到难以计数的伊拉克文物在兜售。由此可见,长期战乱不仅毁了伊拉克的国计民生,也毁了大量人类文明的无价之宝。
巴别通天塔
5000年前巴格达的所在地是一马平川,那里曾屹立着一座无比壮观的巨塔——“巴别通天塔”。人们并不知道“巴别”塔最初从何而来,只知道早在远古时代,它就走进了犹太人的《圣经·旧约》之中。
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变乱”的意思,于是这座塔就称作“巴别塔”。也有人将“变乱”一词解释为“巴比伦”,称那座城叫“巴比伦城”,称那座塔叫“巴比伦塔”。而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都是“神之门”的意思。同一词汇在两种语言里竟会意思截然相反,着实令人费解。
巴格达亭
巴格达亭建在Topkapi宫的花园中,位置最适宜眺望城市和海峡景观。建筑基本上成为平面对称形,中央穹顶的直径9m,三面有门,在四面布置有四个突出的空间。除中央的穹顶外,建筑的屋顶相当平缓,形成很深的挑檐,由围廊的22根圆柱支撑。伸出屋顶的尖塔实际上是暖炉的烟筒。建筑的内部用彩釉面砖、贝壳和象牙等材料装修,品质尊贵,是同类建筑中的精品。
巴格达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它在中世纪是阿拉伯帝国的中心吗?
美在巴格达部署爱国者导弹,引发火箭弹袭击,绿区大使馆成目标
根据伊拉克AI-Sumaria电视台的最新消息,伊拉克安全部队消息人士称,美国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大使馆在周日遭到了袭击。袭击大使馆的武装人员使用的是简易火箭弹,这些火箭弹都被美国在使馆附近安置的“爱国者”反导系统拦截了下来,并未对美国大使馆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据称,武装人员试图向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绿区”的美国大使馆发射火箭弹,这些火箭弹虽然来势汹汹,但都被美制“爱国者”反导系统拦截。被拦截的火箭弹残骸落在了大使馆旁边的一栋普通居民楼上。这位消息人士表示,有一名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意外受伤,是否还有其他伤者,目前仍没有更多信息。
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成为袭击目标,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但武装人员每次发动袭击并非随意为之,都有一定的客观原因。这次袭击应该与美国测试巴格达大使馆周边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有关,这种武器的部署已经引发了伊拉克有关方面的高度不满,在美国方面刚完成测试后仅过了几小时,就发生了这次火箭弹袭击事件。
根据电视台的说法,伊拉克议会的副议长哈桑卡阿比和伊拉克议会安全与国防委员会负责人穆罕默德雷扎尤对此事发表了看法,认为这一事件具有“挑衅”性,已经引起了伊拉克政府方面的不满。自从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国内的局势就陷入了动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一局面并未得到任何改善,美军在伊拉克的基地,以及伊拉克现政府仍面临着倏忽而至的火箭弹袭击。
为了规避火箭弹的打击,伊拉克首都的多个重要机构都安置在“绿区”范围以内。其中除了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以外,还有伊拉克政府机关和巴格达国际机场等重要机构设施。正是由于这些机构的特殊身份,已经成了武装人员自制简易火箭弹的主要目标。但由于这些自制火箭弹技术过于简陋,射程也十分有限。很难给美方和伊拉克方面造成实质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伊拉克方面也已在拦截火箭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伊拉克安全部队在周日还提到,伊拉克军方还拦截了试图袭击巴格达北部塔吉军事基地的火箭弹。塔吉军事基地是巴格达北部最重要的基地,驻扎着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反恐联军。伊拉克政府和美国的关系非同一般,安全部队自然不敢怠慢,已经加强了这一地区的防御力度。
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动用了10万工匠,用四年时间和1800万金币,于公元766年在底格里斯河的西岸建起了新都巴格达。在波斯语中,“巴格达”是“天赐花园”的意思。
当巴格达建立起来后,立马吸引了很多来自不同出身社会地位以及不同信仰的人入住,很短的时间里就达到了一百万人,成为了当时可以与唐朝的长安城相提并论的大都市。当时很多人来到这个新建不就的新城市,都会发出感叹,有一些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当时巴格达盛况的见证:“巴格达,世界的中心,地球的中央,独一无二。
它的规模最庞大,它的建筑最庄严,它的河流最充盈,它的空气最纯净。看呀,它就在那里,这是个伟大神奇的城市,这里的人们来自世界各地,你会见到各式各样的人”。
巴格达在哈里发时期不仅仅是帝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中心。为了将巴格达建成一个财富中心以及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国际都护,阿拉伯人投入极大地热情以及物质支持,所以当时这个商业贸易繁荣的城市,也被称作“古代世界几座最强大的首都”,“一个举世无匹的城市”,成为了当时阿拉伯帝国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城市。
巴格达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城里甚至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以满足人们对于中国商品的狂热追求——中国的丝织品乃是当时上层阶级的优雅时髦的穿着;市场里有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有从中亚突厥人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和织造品;有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和毛皮;有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和金粉。
帝国的各省区用驼队或船舶把本省的物产运到首都:从埃及运来大米、小麦和夏布,从叙利亚运来玻璃、五金和干果,从阿拉伯半岛运来锦缎、红宝石和武器,从波斯运来丝绸、香水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