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一定的技术背景,比如在 BI 领域至少具备一定的SQL 的功底,掌握一种或几种可视化分析工具能力、EXCEL 也比较熟练。了解BI系统的架构和设计,最好的是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和IT背景,这样可以更加容易理解一些项目的背景。
第二,具备一定的行业业务经验,即使没有某些行业的经验,也具备很强的业务思维,可以快速的在短时间内熟悉并了解整个行业的特点,并且可以深挖下去,有点咨询研究的意思。需要对接各个业务部门、理解业务需求。
第三,很强的业务需求文档撰写能力,能够很清晰的展现业务分析需求的背景、框架、业务流程,更方便的给技术开发人员一个业务性的解释指导说明,是需求的提出方和建议方,也是建立业务与IT技术之间的桥梁。
第四,也有一点点项目管理的属性,在某些时候也会去推动从业务需求到技术实现的落地,但比重不大。
目前BA这个角色在国内很多的BI项目上体现的不大,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很多项目都是赶工式的,对项目周期压缩的比较厉害,很少会预留出充足的时间给梳理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设计,基本上都是边干边梳理边总结。因为一旦要扩大项目周期,客户的付费能力和动力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么自然从考虑到项目成本的角度,这个职位在很多的BI项目上基本上就不会特别给拎出来。
所以,基本上只有在一些特别大的项目、长周期的项目上才会设立BA的角色,并且BA人员不止一个,是一个团队,少则2-3人,多则10来人。在国外的项目上会比较多一些,有很多关于BA的招聘职位。在国内的话,大部分是一些具有跨国背景的项目、外资背景的项目通常会设立这样的角色,这个其实是国内外对于IT项目建设和项目管理的一些理念的不同导致的。
请点击输入描述
统计专业不了解商业运营规律和市场,而且没有计算机科学相关的知识,面对储存数据的系统、分析数据的开源软件时,知识储备不足;计算机专业学生擅长写代码,但不了解商业和数据统计的知识,甚至很多在商业沟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商科学生则没有理工科背景,没有过硬的统计学和编程技能。因此面对行业和市场的需求以及复合型人才缺口的存在,BA专业就此诞生了。
需要能力如下:统计建模、数据管理、可视化和优化、信息安全、决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会以下所需的编程工具 分析大量和非结构化数据集,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可提高业务绩效的决策 , 有效地向高层决策者展示复杂的数据。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1.商业分析的内容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人口规模及特征:人口总量和密度;年龄分布;平均教育水平;拥有住房的居民百分比;总的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职业分布;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到城市购买商品的邻近农村地区顾客数量和收入水平。
(2)劳动力保障:管理层的学历、工资水平;管理培训人员的学历、工资水平;普通员工的学历与工资水平。
(3)供货来源:运输成本;运输与供货时间;制造商和批发商数目;可获得性与可靠性。
(4)促销:媒体的可获得性与传达频率;成本与经费情况。
(5)经济情况:主导产业;多角化程度;项目增长;免除经济和季节性波动的自由度。
(6)竞争情况:现有竞争者的商业形式、位置、数量、规模、营业额、营业方针、经营风格、经营商品、服务对象;所有竞争者的优势与弱点分析;竞争的短期与长期变动;饱和程度。
(7)商店区位的可获得性:区位的类型与数目;交通运输便利情况、车站的性质、交通联结状况、搬运状况、上下车旅客的数量和质量;自建与租借店铺的机会大小;城市规划;规定开店的主要区域以及哪些区域应避免开店;成本。
(8)法规:税收;执照;营业限制;最低工资法;规划限制o
(9)其它:租金;投资的最高金额;必要的停车条件等
2.下面对上述内容作具体分析:
先看人口特征分析。关于商业内的人口规模、家庭数目、收入分配、教育水平和年龄分布等情况可从政府的人口普查、购买力调查、年度统计等资料中获知。可从商业或消费统计公告中查到特定商品的零售额、有效购买收入、总的零售额等资料。
再看竞争分析。在作商业内竞争分析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现有商店的数量,现有商店的规模分布,新店开张率,所有商店的优势与弱点,短期和长期变动以及饱和情况等。任何一个商业都可能会处于商店过少、过多和饱和的情况。商店过少的商业内只有很少的商店提供满足商业内消费者需求的特定产品与服务;商店过多的商业,有太多的商店销售特定的产品与服务,以致每家商店都得不到相应的投资回报;一个饱和的商业商店数目恰好满足商业内人口对特定产品与服务的需要。饱和指数表明一个商业所能支持的商店不可能超过一个固定数量,饱和指数可由公式求得。
IRS=C×RE/RF
式中 IRS——商业业的零售饱和指数;
C——商业业内的潜在顾客数目;
RE——商业内消费者人均零售支出;
RF——商业内商店的营业面积。
假设在商业内有10万个家庭,每周在食品中支出25元人民币,共有15个店铺在商业内,共有144000平方米销售面积。则该商业的饱和指数为…
IRS=100000×25/144000=¥17.36
这一数字越大,则意味着该商业内的饱和度越低;该数字越小,则意味着该商业内的饱和度越高。在不同的行业中,应选择零售饱和指数较高的商业开店。
第三是对商业内经济状况的分析。如果商业内经济很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则零售市场也会增长;如果商业内产业多角化,则零售市场一般不会因对某产品市场需求的波动而发生相应波动;如果商业内居民多从事同一行业,则该行业波动会对居民购买力产生相应影响,商店营业额也会相应受影响,因此要选择行业多样化的商业开业。
商业分析的步骤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确定资料来源,包括销售记录分析、信用证交易分析、邮政编码分析、调查等。 确定调查的内容,包括购物频率、平均购买数量、顾客集中程度。 对商业业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确定。 确定商业内居民人口特征的资料来源。 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是否在商业内营业。 确定商店的区域、地点和业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