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没有像动物那样专门传递信号的神经系统,也没有像动物的大脑、神经节这样处理感觉信息的控制中心。但是,这并不代表,植物就是没有感觉的死木头,或者是不知疼痛,任动物啃食的一堆碳水化合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确实有自己的感觉和相应做出的“小动作”。
好了,在我们讨论植物会不会有切肤之痛(好像掰掉花和叶比“切肤”的伤害等级要高得多)之前。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一下什么是疼痛,对于动物而言,就是在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比如刀割,火烧等等),体内组织会释放出引发疼痛的物质(例如钾离子,组织胺,前列腺素等),神经末梢将这些物质产生的痛觉信号,传入中枢神经,就感受到痛了。说到底,就是个机体遇到麻烦的信号,通知生物体采取行动,避免更大的损伤。
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肯定,植物也在受到侵害时,也会发出信号。通知身体的其他部位做好防御准备。这个信号的产生和传递过程,以及产生的效果都与动物的痛觉反应如出一辙。
当植物受到侵害时,首先做出的反应是提高受伤部位的超氧化物含量,同时也分泌出葡萄糖组成寡聚糖和由氨基酸系统素,这些化学分子在植物体内慢慢扩散开来,并激活植物的防御基因,促使那些还没有受到侵害的细枝叶做好防御准备(如分泌氰化物和单宁)。
受伤的叶片还会释放出乙烯等气体信号,更快速地将“疼痛”信号传递给身体的其他部位。顺带说一句,除了受伤害的植物,临近的同族也会接受识别这类化学信号,并做好防御准备。
更有意思的是,植物似乎还明白“疼痛”的轻重。当卷心菜受到菜粉蝶青虫啃食的时候,施放出的化学信号(用以吸引黄蜂来收拾这些青虫)会随着入侵者数量的增多而增强。如果碰上下嘴比较狠的小菜蛾,不管敌人的数量多少,卷心草都会释放出的高强度的“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