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考棚是考广东仅存的科举等级的考试。
龙川考棚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截至2016年10月,龙川考棚是广东省仅存的唯一科考场所,是全国可查考的仅有的两座学宫与考棚并存的建筑群之一 。2015年12月,龙川考棚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县拟将修缮这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考棚,使它成为广东清代科举制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将于河源市举行的世客会献礼。2010年龙川县委、县政府邀请文物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举行考棚勘查修缮方案评审会,专家和领导纷纷表示,考棚修缮要在现存建筑的基础上修旧如旧。
考棚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自隋朝至清末,考棚多是临时建筑,龙川考棚能留存至今,其价值非同一般,而在建筑学上的意义并不是很大,不一定要用贵重的木材或别的材料,建筑不必华丽,装修不须繁琐,但一定要把考棚研究透,在修缮时要有依据有逻辑。
将细节方面也考虑周全,使考棚古朴大方,庄严肃穆,昔日的辉煌得以再现。此次考棚的修缮,本着修旧如旧原则,最大限度还原龙川清代考棚的原貌。
龙川考棚历史:
据当地史料记载,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的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
目前,广东考棚只遗存龙川佗城一座,它也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较为完好的一个科考场所。清朝光绪年间自从新建龙川考棚后,龙川每年的科考乡试均在此举行,场面热闹非凡。
当时河源、和平、连平、紫金、兴宁、五华等县的不少文人都到此赴考。有专家考证,龙川考棚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的科考场所,这为研究明清时的科举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龙川考棚门前本来有一块鲤鱼跃龙门的石刻,现收藏在佗城文化名城办公室,是目前所见资料里很珍贵的实物。据书中记载,它是用红麻石刻成的,石刻背面是一个蹲着的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