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文件
1、货运单:货运单品名栏目“Nature and Quantity”应注明“PERISHABLE”(易腐)字样;并注明已经订妥的航班号/日期。
2、其他文件
四、仓储
为减少鲜活易腐货物在仓库存放的时间,托运人或收货人可直接到机场办理交运或提取手续。
五、运输
1、承运前必须查阅TACT规则本中的第七部分,关于各个国家对鲜活易腐物品进出口、转口的运输规定。
2、承运前还应查阅TACT规则本中的第八部分有关承运人对鲜活易腐品承运规定。
3、鲜活易腐货物应优先发送,尽可能利用直达航班;并需订妥航班。
4、收运鲜活易腐品的数量取决于机型以及飞机所能提供的调温设备。
5、鲜活易腐货物运达后,应由航空公司或其地面代理人立即通知收货人来机场提取
6、如果在周末和节假日无法办理清关手续,应尽量安排货物在工作日到达中转站或目的站。
单选题(2009年考题)
我国某航空货运代理企业准备从北京运往巴黎三箱冷冻肉,需要查询( )手册才能知道目的地机场有无冷库。
A、SLI B、TACT C、CCA D、LAR
答案:B
判断题(2007年考题)
在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中,承运鲜活易腐货物前必须查阅LAR的第七部分:关于各个国家对鲜活易腐物品进出口、转口的运输规定,例如机场能否提供冷库等等,确定无误后方可承运。
答案:错
解释:查阅TACT的第七部分,不是LAR的第七部分,LAR是《活体动物规则》。
六、对几类鲜活易腐品在处理中的要求
1、鲜花: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通常可采用集装箱运输。
2、蔬菜:每件包装必须保证通风,摆放时应远离活动物及有毒物品防止污染。如果采用集装箱装运,不可与其他货物混装。不可与鲜花、植物放在同一舱内。
3、新鲜、冷冻的鱼、肉:必须密封包装,不致渗漏液体。机舱和集装器内必须洁净。
4、干冰:应在货物包装、货运单以及仓单上注明。用干冰冷却的货物包装上应有使用CO2气体散出的漏孔,在货物外包装上做好标记或贴有关标贴。
判断题(2002、2003年考题)
蔬菜可与鲜花、植物放在同一飞机货舱内运输。( )
答案:错误
简答题(2009年考题)
干冰(固体CO2)常被作为货物冷却剂。在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中,对处理带有干冰的货物有哪些要求?
七、运输不正常处理
1、延误
班机延误,航空公司应立即通知收货人或托运人征求处理意见并尽可能按对方要求处理。在此期间对鲜活易腐货物按要求妥善保管,同时尽可能安排最早的航班运出。
2、变质
对鲜活易腐货物在运输途中发送腐烂变质或在目的站由于收货人未能及时提取而腐烂变质的,航空公司应视具体情况将货物毁弃或移交当地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处理,由此发生的额外费用将通过货运单填制人向托运人收取。
摘 要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在应用型和实践性方面具有很高要求,本文针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而国际货运代理行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要求货代员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并要为客户提供快、准、好的服务,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实际操作技能为教学重点,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由于《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单靠传统理论讲授的方法, 难以达到解决货运代理业务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业务水平的目的。相关教学工作必须做到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简言之,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目前,包括许多学校在教学手段上比传统的教学有了相当的改进,例如,在教学内容展示上应用了电脑和投影仪;但是在教学方法上,尚未完全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造成教与学相脱节,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均难以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么教师占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主体的参与,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么教师缺乏对教学环节的总体把握,主动权让位于学生,出现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如何确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的同时,又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的难题。如何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应用专业理论,提高业务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货代与报关”实训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一味强调动手能力,忽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也是不足取的。但是,如果教师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很容易造成学生困乏,一时间无法消化吸收。因此,在课程内容介绍之中穿插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个别章节理论知识的认识。此外,在课程内容结束后,选择综合性较强的货运代理业务方面的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整个课程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方法的全面认识。过这种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应用专业理论,提高业务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一、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范围广,内容多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知识覆盖面广泛,涉及了贸易术语、交易流程、单证交接、货物包装、集装箱设备交接等知识,因此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贸易实务操作、外贸与货运单证操作、集装箱拼箱和拆箱操作等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有商务英语、国际经贸地理、国际商务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支撑。
2.专业教材缺乏实践训练环节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学生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现实中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教学却常常偏离上述基本原则。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理论教学方面,忽视实践教学环节,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
3.基础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之间的比重
如何合理分配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之间的比重,这是教学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公认的教学方式,但问题在于如果理论讲解不够透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够清晰,案例分析根本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案例讨论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讨论过程中会出现冷场或者偏离案件主体的情况,而且由于教师个人分析案件的时间过多,学生同样还是缺少自由分析的机会。
4.案例单一陈旧
目前《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案例教学主要存在着案例单一陈旧的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资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信息量不够丰富,不够贴近现实生活,很难引起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思索,并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案例资料是否属于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也是选择案例资料时应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5.考核方法单一
由于《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考核不受重视,因此考核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教师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当然也有部分教师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但案例的选择往往过于简单,只要得出结论即可。这些考核方法无法达到全面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目的,也无法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
二、改革建议
1.针对国际货运代理课程范围广、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大的特点,着眼实际教学需要,选定教材重点内容。
2.在教学过程中,或通过实训教学软件操作,或组织学生对当地物流中心沙盘的参观,使学生具备基础知识的认知水平,然后通过工作环节和场所模拟操作来达到具体环节的感知,最后通过以任务为导向的综合业务实训来让他们达到践知,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
3.调整基础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的比重。这个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无法一蹴而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不能草率地确定一个所谓“合理比重”。案例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单一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忽视了系统性理论的学习。总之,针对目前《国际货运代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脱节感、学生的枯燥感、教学效果欠佳的现象,较理想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4.完善考核方法。在确定考核方法时,应该把能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核心问题。不能完全以“期末考试”为准,而是将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笔答和日常讨论表现相结合、案例分析与理论基础相结合,以达到全面考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振风.《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改革与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年第469期.
[2]雷夏丽,韩海燕.国际货运代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8月第31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