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山位于景洪市所辖区域内,方圆600多公里。东距勐腊县勐仑镇42公里,西距勐养20公里,交通方便。这里是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居住着18000多勤劳勇敢的基诺族人民。 基诺山距景洪50余公里,距昆洛公路上的勐养镇压19公里,从旅游热线的勐仑植物园行驶8公里,便进入基诺乡辖区,再往前走10余公里,就是基诺族的发源地--龙帕寨,几代人同居一间大草房的寨子。沿路高山林立,植物繁茂,石崖纵横,河道弯曲,公路如同羊肠小道,汽车行驶在弯曲柏油路面上似昆虫爬行,沿途景色十分迷人。生活在平原的游客更是感叹万千。
基诺族是我国56种民族 中被国务院落最后认定的一个单一民族,人口较少。新中国建立初期仅有3000多人,如今已发展到2万余人,大部分聚居在景洪市的基诺乡。基诺族有着独特的生活习俗,每年 2月6~2月8是隆重的“特懋克”节。腌酸鱼、臭菜、酸蚂蚁蛋、炒竹虫是基诺族人别有特色的风味菜。
基诺族山寨,多建于山顶或半山腰上,山寨周围和寨中无一块平地,四周森林环绕,有着独特的热带雨林奇观。这带方圆几十公里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在这些山寨旅游,时常遇到各种动物从林中来寻食,听到多种鸟啼鸣,这时心情为之一畅。冬季大雾覆盖山寨,当太阳出来后,山顶的山寨形似悬在空中,真是美景诱人。基诺族自称是孔明的后裔,传说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孔明南征到这里,一部分落伍的士兵在此定居下来,以后自己取了民族称号叫“丢落”,成为当今基诺族的先民。基诺族住的竹楼,形如“孔明帽”,十分别致。
基诺族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后确认的一个单一少数民族(确认时间为1979年)。新中国成立时仅有3800多人,1999年末已达 18000多人。绝大多数人口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乡。历,基诺族村寨均分布在深山密林中,几乎与世隔绝,生产力低下,生活贫困,没有民族文字,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社会形态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阶段。
新中国建立后,基诺族用40多年时间,从“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时代一步跃入社会主义社会,走完了人类社会需要几千年走完的社会形态。但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氏族公社“埃莫”制度余留的文物和痕迹。基诺族有明确的自我称谓,汉族文献词典称之为“攸乐”。“基诺”即“舅舅的后代”。在基诺族中,舅舅在家庭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监护外甥的成长及取名、订婚、结婚等重大问题上,几乎拥有与外甥的父亲一样的权力。
基诺山寨坐落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基诺山寨景区一般2小时 - 3小时游玩就足够了,游玩时候注意:
1、每年的农历六月间,基诺寨子有一次历时3天的祭祀活动,这期间,外人是不被允许进入寨子的。
2、看到基诺人家大门上插着两枝带叶的桐枝尖,表示这家刚生了孩子,最好不要贸然进入。孩子满月的那天,也谢绝外人进门。
基诺山寨有哪些好玩的呢?
1.阿嫫腰北女神像
阿嫫意为母亲,腰意为大地,北意为创造。所以,在基诺山,阿嫫腰北神像是基诺人最顶礼膜拜的神像。
2.游猎迷踪
游猎迷踪展示了一群基诺族汉子在白腊泡(女巫)的带领下,身着兽皮、手持刀叉、弩来到猎场。他们时而穿越丛林,时而追寻眺望野兽踪迹,时而张开大网围捕,时而与野兽搏斗,充分展示集体智慧和族性的彪悍。
3.织布歌谣
在基诺山的图腾柱场地,圆形摆放着多台原始的织布纺车,一群基诺妇女唱着古老的织布歌谣,在织布绣花缝制衣裤。用勤劳的巧手,把对大自然的感悟、织在布匹里,绣在衣物中,穿戴在身上。
4.寨门酒歌
一群年轻漂亮的基诺族姑娘和多名中老年基诺男女,在卓巴(长老)的带领下,身着民族特色盛装,端着竹筒酒列队。在回荡山谷的牛角号声中,由卓巴领唱、众合唱,用激情的酒歌喜迎宾客,拥而上诚邀喝进寨,这便是寨门酒歌。
5.攸乐攸乐
在女神传说,大鼓祭祀之中,感受神秘震撼的传奇故事;攸乐美食中,寻觅攸乐儿女质朴绵情,在雨林茂树中,在刀耕火种中,体验原始狩猎的惊险刺激,在米酒飘香中,在巫师长老的情深意切里,完成攸乐文化的全体验。
基诺山寨适合什么时间去呢?
基诺山寨最佳时间
四季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