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来告诉你:
儿童是世界未来的主人翁,因此,如何提供儿童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学习环境,乃是世界各国致力的目标。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这次大会有54个国家的爱护儿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了《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宣言中,对于儿童精神上应有的享受、贫苦儿童的救济、儿童危险工作的避免、儿童谋生机会的获得,以及怎样救养儿童等问题,均有热烈讨论。
自此次大会后,一方面藉以鼓舞儿童,让儿童感到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也为引起社会重视与爱护,各国都先后订定“儿童节”。
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建议,希望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在1949年12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通过了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务院发布通令,废除旧的“4·4”儿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
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少年儿童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特地为孩子们免费开放,各机关、团体、企业在这天还向本单位职工的子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馈赠礼物,这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一天。
不过,香港特别行政区民间在约定俗成下,儿童节的日期保留为4月4日。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台湾地区也仍以4月4日为每年的儿童节。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
在日本,有男孩节、女孩节和“七五三”节。“男孩节”在每年的5月5日,这是一个传统节日,二战前被称为“端午节”,并且只是男孩的节日,自1948年始成为庆祝所有儿童幸福和福利的节日。在这一天,日本的家庭都会在屋顶上悬挂鱼状的标志,用来象征儿童消除厄运,克服困难,顺利成长。女孩节在每年的3月3日,因为过去女孩节是在旧历三月三日,正值桃花盛开之时,所以又称“桃花节”。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会在客厅里设置一个阶梯状的偶人架,在上面摆放各种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偶人(玩具娃娃),以庆祝女孩健康成长。这些小偶人,有自己制作的,也有买的。日本人家只要有女孩降生,父母、祖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就都会送她一套精致漂亮的小偶人。一套偶人,一般为15个,有皇帝和皇后,3位宫廷贵妇人,5名乐师,2位大臣和3个卫兵。这些小偶人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今天的日本女孩,平时是不穿和服的,但在女孩节这天,她们却都会穿起漂亮的和服,并且邀来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大家围坐在偶人架前,尽情地说笑、玩耍,愉快地欢度节日。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儿童节。在日本习俗里,三岁、五岁和七岁是特别幸运的三个年纪,所以每年的这一天,会专门为这三个年纪的孩子热闹地庆祝一番:穿上最好的传统和服,背上一个画了松树、乌龟、鹤等图案的小纸袋,纸袋里装满了父母买的糖果和玩具。穿戴整齐后,父母会带小朋友上日本神社,祈求并感谢神明给小朋友带来健康和快乐。
德国的儿童节是9月20日。在冷战期间,东德(民主德国)是6月1日,称作“国际儿童节”;西德(联邦德国)则定在9月20日;其名字是“世界儿童节”。东、西德相关习俗也不同:在民主德国,儿童节开始于1950年,之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往往会收到家长的祝福和礼物,在学校里也会举行特别庆祝活动,例如郊游等。但在联邦德国,儿童节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随着1990年德国统一,西德地区的儿童节日期和名称成为全德国官方的统一标准。然而在东德的许多地区,人们仍然无法改变旧有的习惯和称呼。因此,在每年的6月1日,许多家长仍然会和孩子一起庆祝儿童节的到来。
韩国的儿童节开始于1975年,是从“男孩节”演变过来的。这也是韩国的公众假日,时间定在每年的5月5日。在这一天里家长们通常会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或者其他游乐设施,让孩子开心地度过假日。
在印度,儿童节的日子定在开国总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