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
兰若寺 寺院历史 兰若,又称阿兰若,佛教名词。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静、空闲、躲避人间热闹之处”。在太原西南城郊25公里处,就有这样一座名为“兰若”的寺院,原为净土宗道场,并建有官方网站。它背靠卧虎山,距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仅数里之遥,紧邻春秋战国时期“豫让刺赵”发生地古赤桥村,这里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据史料记载,兰若寺始建于北齐年间,曾经两度被毁、两度重建。原先的兰若寺,为三进三出院落,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上世纪50年代,兰若寺被太原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60年代末,兰若寺原有建筑被推倒,在寺庙原址上建起了晋祠镇造纸厂。造纸厂存在的30年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古赤桥村优美的自然、历史风光受到严重破坏,兰若寺原有的几株千年古柏也毁坏殆尽。2005年,赤桥村民自发成立了“赤桥村开拓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迫使造纸厂于次年关闭,赤桥村开始着手兰若寺的复建工作,不久,经太原市宗教局批准,兰若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正式开放。 2010年10月,赤桥村礼请五台山塔院寺释照永法师驻锡此地,住持寺院,自此,兰若寺的建设步入新的阶段。为使这一千年古刹恢复昔日辉煌,广开弘法利生事业,照永法师本着“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宗旨,拟对兰若寺进行大规模的修建,完成复建后的兰若寺将占地2000亩。在完成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等中轴线建筑项目后,将继续在两侧建设寮房、斋堂、客房等相关法务、生活的配套设施。 兰若寺复建工程开始后。四众弟子、各方信众以“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为理念,积极筹措善款,支援寺院建设。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如今寺院的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等主要建筑已完成框架建设。但慨叹续建工程资金匮乏,是以仰祈十方大德,四海檀那,共发喜舍心,同修布施度,一钱一功德,各尽己能,广种福田,以期早日完成兰若寺复建工程,自利利他,功德无量。
山西忻州
山 兰若寺鸟瞰
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兰若寺始建于唐,元代重建,明清历代重修。寺址位于今繁峙县大宋峪村南 2.5公里的半山中。1985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前有水井一眼,井深3.3米,水深1.66米,是五台山的名胜之 ——“卓锡泉”。可以看出此兰若寺位于山西五台山,并非影片《倩女幽魂》中的那座位于浙江金华的鬼寺。
寺内现存正殿、僧舍共 8间。正殿3间,歇山顶,明间正书“慈登彼岸”四个大字, 明柱挂一副木刻楹联,上联书“殿宇耸云霞辉映法界”,下联书“楼台临水月光昭禅机”。斗拱四铺作,单下昂,耍头蚂蚱形,衬枋头象似云形,兰额、普柏枋出头,殿内无金柱, 昂呈琴面,柱头枋2层,正面补间头拱2朵, 山面一朵,为元代遗构。殿内正中塑毗卢佛,两侧有胁侍菩萨各一尊及韦陀和吕陀二护法。靠东西两壁塑12圆觉,东西壁上绘18 罗汉,皆为明代遗物。殿内西南角塑一尊明代万历年间法华道人像,形态自然,栩栩如生。殿前有水井一眼,井深3.3米,水深1.66米,是五台山的名胜之——,名叫“卓锡泉”。
江西吉安
天台 天台兰若
[1]兰若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是欧阳修故里,该县境内的天台山,佛教协会驻地。兰若寺位于陶唐乡黄泥垅村西北处,距县城40公里,海拔802.1米,范围4平方公里。山顶建有一寺“兰若寺”。寺院最盛期间有僧员100多人,是永丰、吉水、乐安三县集散地。据载,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8年)佛师碧云建香城院落于山顶小盆地。明洪武五年(公元1312年)重修,是本县较早的寺院之一。寺院座北朝南,砖木结构,房屋二十七间,占地2000平方米。左边三栋是佛殿,右边三栋是书院落,中间三栋为神座,往东西步行半里许,有灵普塔,上有石碑上刻有众多大师的法讳,末尾一行刻有“龙飞天启三年葵亥孟春月吉旦重立”等字样。普塔旁有石板数块,掀开石板有一暗巷,人可下,至两层阶石处,有一圆形地下室。此处现已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燃灯阁、山神庙、千手观音殿等,是该县佛教中心,也是该县旅游重点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