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物流的文化背景历史起点是在20世纪70年代EDI的出现。由于EDI的采用,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物流信息化以IT技术为支撑也由此揭开新的篇章。EDI:外部信息交换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大发展,纸单证效率低、差错多、速度慢等局限性凸现出来。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企业之间用专线通讯的方式传递贸易电子单证的尝试,这些电子单证也扩展到了物流领域,如国际海运。在后来逐渐的发展中,出现了统一的国际标准(交换信息和流程),进而出现了第三方EDI中心,也可以称之为第一代公共物流信息平台。E-DI因为基于专线通讯,成本很高,推广起来一直较难,但是其基本经验至今仍具指导意义,即:星状网络结构+统一交换标准+第三方集中的信息处理服务中心+客户的会员制管理。
作用:物流企业文化不是孤立的某个企业的文化,它是受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影响的,与社会文化多方交流的,应符合先进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企业文化又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文化,一个不能代表企业总体共同发展愿望的文化,不会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可;企业文化存在的另一关键是该文化可以促进员工自身发展和福利的提高,给企业员工个体带来发展的机会和希望,因而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激发力。
企业文化虽然是个包罗员工各种行为思想的大系统,但在实践中它的主要表述形式和层次可以提炼为企业宗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人才观;企业职工行为规范等。
内容:物流企业文化其实质是人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企业家文化,物流企业经营者文化,物流企业***文化。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企业家在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静态地看,企业家与物流企业文化呈现出内在结构一一对应的关系。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要素成为物流企业文化生成的原生酵素,决定着物流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并制约和向导着物流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物流企业文化塑造、控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又扮演了定位、创建、控制、变革等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而成为某一物流企业文化动态模型中第一位的活跃因素;物流企业文化考验企业家毅力和胆略。没有优秀企业家就很难创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因此,物流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当解决好企业***和各层次负责人的文化观念建设问题,实现这些人的高文化素质构造。
企业的价值观不能转变为管理者的基本假设,全体员工就无法形成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更无从建立强势的物流企业文化。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价值观和管理者基本假设的背离也必然会引起员工思想上的混乱,导致企业凝聚力的下降,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