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塘镇下辖堰塘铺、日新、前程、双联、信心、桐木、闲亭、观马、龙口冲、半边街、建新、满竹、官冲、搭洲、茶亭、新义、下埠头、太阳升、杨梅塘、金盆、庆塘、清吉、石兰、三联、白木塘、瓢塘、九洲、板栗坪、官锋、大兴观、红星、杨梅32个村和黄泥塘、文兴、高兴3个居委会。
此地在清时“按县设塘”为祁邑达衡州水路之处,且位于黄牛山下,故名黄牛塘,后改为黄泥塘。1952年属祁阳第五区。1956年撤区并乡时,析分黄泥塘、唐家岭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钢铁、英雄两个公社。1961年恢复区建制,为黄泥塘区。1984年撤社设乡。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
全镇东半部为湘江环绕,是产粮基地,蔬菜水果远近闻名。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的香菇、葡萄、荸荠、芋头、柑桔、甜橙销往省内外,油菜种植是全县的典范。镇内蕴藏大量的煤炭、石灰、焦炭等矿产资源,还是鱼苗繁殖基地。镇年生产总值30336万元,年财政收入213万元。
镇内有日升、团结、友谊、双龙煤矿和木材加工厂、红砖厂、鞭炮厂、焦炭厂、石灰厂、砂石场、鱼苗繁殖场,建有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台。有中学2所,小学6所,医疗机构5个。唐白公路连接三南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1991年以黄泥塘镇镇区及甘棠、在拱、化联乡合并置黄泥塘镇。有煤矿。产生漆、辣椒。有中小学39所。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黄泥塘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4年7月,黄泥塘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12月,黄泥塘镇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13:撤销大方县鸡场乡、黄泥塘镇,合并设置新的黄泥塘镇,以原鸡场乡、黄泥塘镇地域为新设置黄泥塘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黄泥村。
在大方县东部。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2.77万,其中彝、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占9.7%。辖1居委会、15村委会。1949年属鸡场乡。1953年析设甘棠、在拱、化联等乡。1958年撤乡并入鸡场公社。1961年析建甘棠、在拱、化联公社。1984年置黄泥塘镇及甘棠、在拱、化联乡。1991年以黄泥塘镇镇区及甘棠、在拱、化联乡合并置黄泥塘镇。有煤矿。产生漆、辣椒。有中小学39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黄泥塘,在大方东南16公里,黄安公路、321国道交会处。人口600。海拔 1 360 米。以当地土质得名。1955年黄安公路接车后,渐有居民。有铁器、粮油加工等作坊。
茶马古道-大方甘棠古道
大方甘棠古道,位于大方县黄泥塘镇甘棠村西南3公里处,建于明代,青石铺墁,现存古道长约2公里,宽1-2米,南与西河古道相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驿道上残存有李太英伯母节孝坊,石刻工艺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