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潮村位于平寨乡西北角,距乡政府10公里。平寨至乌潮公路直到寨中,东接纪德村,南连尚重镇,西接德化乡,北靠有名的青山界。
乌潮村1992年前属六合乡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并入平寨乡,现辖乌潮、堂灼上寨、堂灼下寨3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40户,951人。分姜、姚、杨、王四个姓氏。有耕地面积458.40亩。
乌潮村是境连黎、锦、剑的三角地,也是平寨乡最边远的行政村。一条小溪流经乌潮寨中至村口便倾泻直下,形成一个高约50米的瀑布。瀑布两岸,悬崖峭壁,景色极为壮观。昔年,凡是偷摸扒窃、违反寨规族约的首恶,都被推下悬崖以处死。因而这里变成了人迹罕至的凄凉之地。1962年,纪德寨兴修水利,从悬崖上凿石开沟,劈山引水,从此,这里常有人来往,往日的惨景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昔日的冤魂恶鬼也早已烟消云散。2002年,乌潮、纪德两村自筹资金10万余元,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水泥拱桥。桥由纪德寨退休干部胡炳益设计建造。此桥架成,既方便了行人来往,又增添了本境风光。
乌潮村原始森林连片。1985年,逐渐披上级分配的指标数分片间伐,他们把钱用在建设上,1994年,用木材款47万元修建了两幢砖木结构教学楼,其中乌潮寨一幢,投资25万元,堂灼一幢,投资22万元。同年与纪迫、纪德合资40万元,并得省资助10万元,木商陈楚斌资助80万元,修通了平寨至乌潮公路,把亘古以来的道路梦想变成了现实,为边远山区的建设打开了大门。交通便利了,乌潮村农民已开始盖起了砖房。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小桥、流水、人家”的小山村,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乌潮村与纪德村毗邻,他们共高歌堂,每逢自己的隆重节日,都在此欢聚一堂。他们节日同日、歌同声、笙同韵、人同心。始终保持着本民族的习俗。在这苗岭山区,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着。以他们的朴实与勤劳,创造着自己的文化。
乌潮村附近有黎平侗乡风景区、黎平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翘街古城、肇兴侗寨、少寨红军桥等旅游景点,有黎平香禾糯、黎平茯苓、黎平侗乡油茶、黎平茶叶、侗家腌鱼等特产。
平途村位平寨乡南端,东连大稼乡,西南接尚重镇,北与腊亮村接壤,距乡政府6公里,平均海拔1085米,是我乡平均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平途坳是清水江和都柳江的分水岭。由平途坳流向东南的归埂溪属都柳江水系;流向西北的乌麻溪则流归清水江、注入洞庭湖。
平途寨的欧文清在清未年间曾任高洋大款款首,他对治理地方作了大量工作,平途寨后龙禁山是他倡议封禁的,一百多年来,平途人始终保护着这片禁山,人们从未在此动过刀斧如今仍古木连片,遮天蔽日。
平途坳是大稼至尚重的必经之处,1976年黎平至尚重公路修通后,1971年尚重粮管所在平途设粮站。负责征收大稼、平寨、尚重交界的公余粮,平途粮站每年为国家征收公余粮约100余万斤。每年秋收时节,挑粮入库者络绎不绝。平途粮站于1980年迁至平寨。
平途村民委员会设在平途,辖平途、扒黑、扒凤、唐赖4个自然寨,现有205户,730人,耕地面积426.11亩。分为欧、石、杨、吴、李等姓,有侗、汉两个民族。1986年黎平县人民政府批准动用机动材指标240立方米,修建了平途小学砖木结构教学楼,并添置了部分教学设施,为高寒地区的孩子就地入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平途村山高水沁,冷阴烂锈田多,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平途村的田间作物长势不佳,造成粮食欠收。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实行了优惠政策,政府对平途村的扶助也逐年加大。
平途村附近有黎平侗乡风景区、黎平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翘街古城、肇兴侗寨、少寨红军桥等旅游景点,有黎平香禾糯、黎平茯苓、黎平侗乡油茶、黎平茶叶、侗家腌鱼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