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已经实现并开始全面推广快递电子签单,用户无需再等待撕下纸质小票、找笔、签字的过程。快递电子签单:京东快递电子签单将替代传统的京东纸质小票签单方式,以消费者的电子签名作为收货和支付确认凭据。
消费者如果已经现金支付或在线支付,则只需签物流小票;消费者如果选择货到付款刷卡,需要签两次姓名,第一次是刷卡时的POS小票,第二次是物流小票。采用电子签单方式后,消费者只要进行电子签名即可完成配送,也无需配送员再进行后续繁琐的动作。
如果想调单查找,配送员只需输入单号查询,电子签名的即可完美呈现。
扩展资料:
快递电子签单:提升用户体验?
相比传统纸质签单方式,电子签单让用户省去了准备签字笔、到处找地方签单的麻烦,现在,只需用户在POS小票电子签名面板,用设备自带的签字笔签名即可完成签收。同时,所有的签字结果都会回传到京东的服务器,确保实时可追溯。据了解,电子签单使用后,收获了众多消费者的好评,“新鲜,高科技,方便”、“不用手写,方便”、“体现出了京东商城专业化”、“电子签名好玩又节约资源”,等等,用户着实感受到了很好的体验。
流程改进:节约运营成本?
电子签单不仅让用户操作更加简洁,在流程上进行了改进,令系统核心节点数量减小,不仅大幅提升效率,更节约了运营成本。
纸质签收单(左)与电子签收单(右)?
在纸质签单方式下,不仅消费者刷卡支付需要签纸质POS小票,收货需要签纸质物流小票,遇到雨雪天气,配送员还要脱掉手套揭下纸质物流小票,十分辛苦。消费者签字完后,配送员则需要保管纸质版存根和小票,等下班在站点逐个整理,方便后续调单查找等等,流程较为繁琐。
经估算,使用配送电子签收后,每位配送员平均每天可节约30分钟,每人每天人效提升5单,假设这些新增的配送产能都要通过招聘新配送员来解决,那么意味着京东全年可节约数亿元人民币的配送人力成本。
参考资料:
人民网-新政助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
今天(9月23日)是第5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眼下正是应季水果集中上市的季节,今年的水果消费市场和往年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的记者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探访。
全国进入水果寄递旺季
在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这个大屏幕不停闪烁,它显示的是全国各地农特产品的寄递情况。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数据管理处副处长 许良锋:进入八月份以来,全国就进入水果寄递旺季。分地区看,水果寄递业务总体呈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转移趋势,像新疆、陕西、云南等中西部地区水果寄递业务量提升明显。
记者看到,在这张水果快递地图上,不同的区域标识着不同的水果。工作人员介绍说,凡是有标识的,说明这个地方的特色水果快递业务量达到了1000万件,已经成为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这些项目有不少都位于中西部地区。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数据管理处副处长 许良锋:比如说在四川凉山州,农特产品的寄递占到当地业务量的六成以上。像会理的石榴,占据全县快递业务量八成以上。可以讲,会理的石榴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像新疆的喀什,除了传统的哈密瓜和葡萄之外,得益于行业的冷链技术和时效的提升,伽师的西梅成为新晋的网红水果。
看得见的,是这张迅速扩容的水果地图,看不见的,是背后四通八达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还建了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这让水果品质持续提升,上行渠道更加畅通。
水果丰收蕴藏哪些科技手段?
通过水果快递地图,我们不难看出,今年上市的水果,不仅是量大质优、品种丰富,上行的速度也大大提升。实现这一切,蕴藏着哪些科技手段和数字化密码呢?一起去各地的水果收获现场一探究竟。
海南琼中绿橙果农 赵忠媛:我来自海南的琼中,在这里我种植了海南地标性农产品琼中绿橙。我们这个橙园是采用琼中绿橙几十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的种植方式,再与我们现代化、数字化农业相结合,对整个橙园进行田间管理。
像我们这块橙园有一千多亩,并且都是山地。原来一个工人,一天只能打(药)十亩地,打完这片果园大概就要十天半个月。现在,我们有一台无人机,一个工人两天就可以搞定。我们利用无人机的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做到高山田无死角,低洼田全覆盖,一人管全园。我开始是做直播电商,现在就逐步发展为整合整个海南的水果的供应链,通过现在强大的物流体系,发往全国的大部分地区。
河南辉县水木孟电富碳蔬菜工厂负责人 王晓庆:我们蔬菜工厂坐落于发电厂里边,利用发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输送给我们的番茄,使得番茄不仅仅“吃”到光和热,还能“吃”到气肥。冬季可以增温,夏季可以降温,实现了大田产量从原来一个半月的采摘期延长到了12个月,所以我们每亩的产量,能够超出传统的50亩以上的产量。
通过计算机精密的计算,我们每一个番茄所需要的光照、水分,尤其是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就可以让二氧化碳成为优质气肥,50亩的蔬菜工厂,每年会有210万公斤的产量,固碳能力和减排,每年可以达到2.4万吨。
陕西洛川果农 陈富民:洛川的光照、海拔,还有土壤,都达到了世界苹果优生区的标准。现代化以后,水肥一体全部设施到位。所以洛川苹果才有这么好的口感,皮薄多汁、酸甜适中。
陕西洛川电商从业者 王超:好吃为主,第二是好看,这两个标准作为我们入库、入箱的标准。所有的苹果都可以做一个“X光”。一个苹果可以拍出120张的一个。通过4.0(智能)分选线把每颗苹果的颜色、糖度、克重,包括人肉眼看不到的霉心果,都可以一一分选出来。
每颗苹果的糖度达到13度以上的才进行入箱,13度以下的我们统统筛选掉。我们从2020年开始做电商,通过这两年的时间,日发货量可以达到6000单到7000单,全年总体下来,现在基本上能达到11000吨了。
数字技术测糖
高价葡萄变平价
说到最近颇受市场青睐的水果,“阳光玫瑰”葡萄算得上是一种。因为过去主要依赖进口,它的价格曾一度达到上百元一斤。这几年,随着数字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国产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价格回落到十几元一斤,还成为一些地方的特色产业。
27岁的赵耀,是土生土长的云南宾川人,几年前,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的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专业的葡萄测糖师。
云南省宾川县葡萄测糖师 赵耀:手感摸上去感觉已经有点弹性了,它的糖度就高了。葡萄上市前,我们一天要测上千颗葡萄。我们国产阳光玫瑰葡萄的口感,其实一点都不比国外进口的葡萄差,甜度高的可达到20以上。
过去,国产阳光玫瑰葡萄产量较小,市场主要依赖进口,因此价格一度居高不下。从2019年开始,云南宾川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始扩大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规模。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控甜度。
云南省宾川县葡萄测糖师 赵耀:葡萄的口感取决于它的糖度高低。糖度高了口感通常更好。采用目测、用嘴巴品尝甜度,会造成一些判断上的误差。
和父辈们不同,赵耀现在采用的是数字化测糖技术。摘下葡萄串中最下边的一颗,用手捏挤出汁液,放入手持式测糖仪上边的凹陷处,几秒钟后,测糖仪就显示出葡萄的糖度。
云南省宾川县葡萄测糖师赵耀:到可以卖的前三天到五天(测糖)。我们这个都是分批卖的,达到标准就卖一批,如果没达到标准,就养几天,一个星期、七八天,它的糖度就起来了。
今年上半年,云南宾川县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7万亩,葡萄销售期达到100多天。像赵耀这样的专业测糖师就有近千名,同时还提供了“葡萄分拣工”“葡萄包装工”等本地就业岗位,人均月增收6000元至8000元。
零售平台区域生鲜负责人 陈登峰:七八月份以来,我们宾川红提、阳光玫瑰等主力品种大量成熟,葡萄快递业务量达到今年的峰值,相比五六月份增长超四倍。越来越多平价的国产阳光玫瑰葡萄走了出去。
突破时效 国产猕猴桃“新鲜”出圈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让更多的水果走进了千家万户,国产猕猴桃也是其中的一种。猕猴桃对保鲜度要求很高,容易腐烂,现在却成为很多家庭餐桌上常见的水果。让它保持品质的密码又是什么呢?戳视频,一起去被誉为猕猴桃之乡的陕西周至去看看。
走进陕西周至,猕猴桃采摘、打包的场面一派火热,进入采摘旺季,平均每天有3000多吨猕猴桃运往各地。周至猕猴桃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市场上每4颗猕猴桃就有1颗来自这里。
猕猴桃有着草莓的颗粒感,菠萝的酸甜感,香蕉的软糯感,富含维生素C,因此被称为“百果之王”。但对采摘时机要求严格,卖的早了,果实太硬,卖晚了,又容易腐烂。如今,即食猕猴桃技术正在解决这个难题。
陕西周至县即食猕猴桃研发负责人 姚力:物理变温后熟技术,让果子从有淀粉的状态下转化为糖的一个过程,它就可以做到消费者拿到手里直接可以食用。
有了这项技术,果农们就能准确把握采摘和销售时间,不少村子都搞起了电商直播。随着订单量不断增加,如何保持果子品质,提升快递配送时效又成了新的问题。县里建起了几个大型快递分拣中心,地头收货,冷库储存,再打包统一发货,自动化分拣线大大提高了效率。
陕西周至电商从业者 韩沛:创业的时候公司只有4个人,蹲在地上去打包,单量小,然后打包时间又长,现在我们可以每天包5到7万单,最多的一天我们是卖过7万单一天,一天就有20万斤的猕猴桃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我们去年总共销售了400多万单,就猕猴桃一个单品,销售额也是突破了1亿元。
目前,周至县已经形成了“县镇村全覆盖”的三级物流网络服务体系,从事猕猴桃电商销售的就有100余家,形成了“网上下单,快递联运”的新业态。
我国是水果种植和消费大国,小小水果,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
如今,随着数字化手段贯穿于水果种植、流通、消费的全过程,不仅让现代化农业增加了发展和振兴的密码,也在优化提升消费市场,让消费者有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