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实地考察,青海省的马匹分布在海拔4000m以下的马种有河曲马、祁连马和柴达木马,海拔4000—4300m的有玉树马;西藏的马匹,分布在海拔3500—4000m藏东、藏南的马习称藏马,分布在海拔4000m以上藏北的马可命名为藏北高原马。现按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海拔的特殊高度,将海拔4000m以下的划为“西北高原马”,而将海拔4000m以上的合称谓“青藏高原马”。
青藏高原马有两个类群:
1、玉树马
产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玉树、称多等县。体质粗糙,性情较温驯,焊威较差(因耐受不了高海拔缺氧之故),个体较小,_甲低,背腰平直,胸较深,肋骨开张较差(这与一般高寒地区马的表现不一),尻短斜,四肢较干燥,蹄偏小,长毛较丰厚,毛色以青、骝为主。
2、藏北高原马
产于西藏北部的那曲和阿里地区。
体格中等大,体质干燥,体躯偏长而狭窄,有清秀感,但结构松懈,肌肉平滑、纤弱,不够丰满,性情温驯,迟钝,缺乏灵敏、_悍的气质,这是马严重缺氧,不堪耐受缺氧下骑乘和牧饲的一种生理缺氧表症。
据测定,在海拔4500—5000m高山草场上放牧的马,正常体温为37、6℃(♂)和37、4℃(♀);呼吸数43、1次/分(♂)和48、6次/分(♀)(马正常呼吸数为8—16次/分);心率为55、6次/分(♂)和65、0次/分(♀)(马正常心率26—42次/分),这些生理常数的异常变化,说明马匹在缺氧条件下代偿性地肺活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增加,从而机能性余气量大大增加;代偿性地心率增加,使动脉血加速与组织细胞进行交换,以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
藏北高原马头大小适中,面部血管外露(高原生活的人们亦有此征),耳厚内生浓密的毛,鼻孔开张大(利于强度呼吸),唇薄,_下有长被毛。颈长短适中,呈水平颈,颈肩结合欠佳。_甲微突甚厚实,背腰平直,腰荐结合差,胸深稍欠宽,胸廓扁,肋骨开张不够(与一般高原马不同),腹部卷曲,尻短而宽斜。四肢干燥,关节棱角清楚,后肢多刀状,蹄小质坚,蹄踵低。鬃鬣尾毛粗而中等厚,距毛长而不多,全身绒毛浓密。公马颈皮厚0。43mm,母马0。24mm;公马颈毛长1、81cm,母马2、09cm。毛色以骝、栗、青毛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