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山村前两句描绘了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的画面,勾勒出了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
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竹溪村路板桥斜”。
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
作者简介
王建(877年1月31日—943年7月4日),即高丽太祖(? ?),字若天,朝鲜半岛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高丽王朝开国之君(918年—943年在位)。
王建是新罗松岳郡(今朝鲜开城)人,生逢朝鲜半岛“后三国”乱世,二十岁时投奔弓裔,率水陆军队攻城略地,成为弓裔麾下爱将,官至弓裔泰封政权的广评侍中(首相)。
政开五年(918年)受“四骑将”(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卜智谦)推戴,取代弓裔,登上王位,国号高丽,年号天授。天授十六年(933年)接受后唐册封为“高丽国王”。清泰二年(935年)合并新罗,清泰三年(936年)灭后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清川江以南区域。
赏析雨过山村的“闲”字的妙处
我来回答1.答案:首句“鸡鸣一两家”,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显出山村之“幽”。次句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山村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户数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显出(……隐藏……)用作爱之象征,所以少女**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工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趣横生,摇曳生姿。xxyz
虽然用了“闲”,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
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
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原文:
《雨过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译文: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小溪夹岸绿竹苍翠,窄窄板桥连接着一线山路。
婆媳相互呼唤一起去浴蚕选种,那庭院中间的栀子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
扩展资料:
《雨过山村》是唐代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妇女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第四句通过对花的“闲”来反衬当地人的忙。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
这首《雨过山村》具体创作年代未知,当是诗人王建在雨中来到田园山村时,看到优美的山水田园风景以及农忙时节真实的农村生活景象,为抒发对和平宁静的田园生活的赞美,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雨过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