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鼎山长江大桥南起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南桥头,向北穿过艾坪山隧道与鼎山大道衔接,主桥跨越长江进入九龙坡区,在西彭小塆互通立交与重庆外环高速公路、西彭园区大道衔接,全长6066米,其中大桥长2037.5米,互通立交3座,隧道2座,总投资28亿元,是重庆第一座公轨两用斜拉桥,也是重庆目前主跨最大的公轨两用斜拉桥。
简介
江津鼎山长江大桥为双塔斜拉桥桥型,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公路,下层预留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通道,全长6066米,钢结构主桥长897米,主跨464米,总用钢量2.6万吨,总投资28亿元,不仅是江津目前主塔最高、跨度最长、投资最大、功能最全的桥梁,也是重庆目前主跨最大的公轨两用斜拉桥。
该桥由1座跨长江特大桥、2座隧道(艾坪山隧道、打雷嘴隧道)、3个互通式立交(津西立交、江洲立交、小湾立交)组成,它南起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南桥头,向北穿过艾坪山隧道与鼎山大道衔接,主桥跨越长江进入九龙坡区,在西彭小湾互通立交与重庆外环高速公路、西彭园区大道衔接。
建设历程
江津鼎山长江大桥由中建六局承建,于2009年10月24日正式开工,至2013年6月26日建成通车,共历时1341天。
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大桥承建方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先后有16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5项应用技术、1项企业技术标准和4项新装备等成果。这些技术创新,不仅确保了大桥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还为江津节约了4000多万元建设成本。
在2012年江津的“7.23”洪水中,大水几乎淹到了鼎山长江大桥的钢箱,但大桥毅然挺立、纹丝不动,成功顶住了洪水的冲击。2013年,鼎山长江大桥工程被中国建筑总公司组织的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建设年表
2009年11月8日 第一根桩开钻
2010年4月29日 主墩承台出水
2011年7月24日 N匝道第一跨箱梁浇筑
2012年1月5日 钢梁开吊
2012年1月18日 南岸主塔封顶
2012年4月1日 钢梁桥面吊机拼装完成
2013年2月8日 大桥合龙
2013年6月5日 主桥沥青铺设全部完成
2013年6月26日大桥通车
重要意义
该桥是江津区承接产业转移、融入重庆主城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江津区开发建设滨江新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江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江津是重庆规划的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大型卫星城市。江津鼎山长江大桥北上跨过长江,穿过打雷嘴隧道,经小塆立交桥连接西彭工业园和外环高速;南边经几江半岛的东、西部城区,迂回向北,与江津长江公路大桥、津马路、西江大道相连,与主城外环高速形成一个连接江津几江半岛、德感组团、滨江新城、双福新区的巨大环线。
据了解,长期以来,因受长江阻隔, 江津城市中心一直局限在几江半岛一隅,致使城市发展相对滞后。随着江津“双百”城市发展目标的确立,江津抓住“外环时代”的机遇,主动对接主城,城市发展跨江北上,加快紧邻主城西部的双福新区、滨江新城建设。建成的江津鼎山长江大桥,让江津中心城区到重庆主城区的距离缩短为34公里,使江津城市组团的内部交通骨干网络与对外交通骨干网络连成一体,对主城“二环”区域发展具有战术支点的作用,不仅将江津区长江两岸的几江半岛、双福新区、滨江新城等城市组团连系起来,为江津城区拓展迈出关键一步,并且该桥把江津城区和重庆主城的大学城、白市驿、西彭等新兴片区连为一体,加快江津与重庆主城的互动发展
所获奖项
鼎山长江大桥获得2014~2015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本次入选的工程项目全国共96个,鼎山长江大桥是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工程项目。
“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是国内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1987年在建设部的支持下创立。该奖每年评审一次,两年颁奖一次,入选的的工程施工质量除了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外,还必须达到全国同类工程的领先水平。
因为科技含量高,鼎山长江大桥曾入选2013年度重庆市‘巴渝杯’优质工程奖。“鼎山大桥建设期间,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先后共有16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江津区滨江新城管委会副主任易冬梅介绍说,大桥的施工建设不仅获得了6项发明专利,还形成25项应用技术、5项施工工法、1项企业技术标准和4项新装备,长江上游公轨两用斜拉桥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鉴定,被评为世界先进水平。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重庆江津长江大桥,又名江津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是一座连续钢构的桥梁。江津长江大桥是第一座中外合作建设的长江大桥,全长1360米,宽21.5米,大桥主体为连续钢构,主桥为140米+240米+140米三跨连续钢构长520米,居国内同类型桥梁第二位。
建设历程
江津长江公路大桥是全国第一座县级单位自筹资金(含引进外资)为主修建的长江大桥,于1993年6月经国家交通部批准立项,此后,仅1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创造了至今为止长江大桥前期准备工作的最快速度。1994年8月大桥引道工程破土动工,同年12月大桥主体工程动工,进入施工阶段,1997年11月20日大桥建成试通车。1997年12月20日大桥正式通车。大桥完成的日期比中外合作合同工期提前四个月。
江津长江公路大桥是全国第一座县级单位自筹资金(含引进外资)为主。
桥梁建筑
结构
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分为主体和引道工程两部分。大桥主体为连续钢构,全长1360米,主桥为140米+240米+140米三跨连续钢构长520米,居国内同类型桥梁第二位。重庆岸引道为14X50米简支T梁,连续空心板梁。主、引桥墩均为拉基础。桥面净宽21。5米,其中行车道4X3。75米,隔离墩2X0。5米,设计荷载:汽-超20级;挂-120;人群-3。5KN/平方米,设计洪水频率1/300。等级为II-(1)级,通航净空为宽度不小于128米,最高通航水位以上净高18米,引道采用山岭重丘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21。5米,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铺设,全长11。027千米,其中进城连接线长1。8989千米。
江津长江公路大桥 曾做过一次维修加固,通过对该桥采用增设体外预应力的方法进行加固,成功地提高了该桥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刚度,抑制了主跨跨中的下挠趋势,改善了主梁的应力状况,桥梁线形有了明显改善。
资产结构
江津长江公路大桥 是第一座中外合作建设的长江大桥。原预算总投资3亿元,实际投资2.75亿元,外方(马来西亚南发集团70%和香港满景国际有限公司10%)占总投资的80%,中方占20%。外方已投入资金2.2亿元人民币,中方投入资金5515万元。
收费时间
大桥建成通车后,根据重庆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渝价核定了大桥及引道试收费标准,试收费期满后,于1999年7月1日,正式核定了江津长江公路大桥车辆通行费标准、站点设置及收费范围。确定在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北岸设置收费站,实行双向收费。收费主体:重庆津发长江大桥建设有限公司。收费时间:1998年12月20日至2017年12月19日止。
重要意义
随着江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改善地方的投资环境,经与马方的友好协商,大桥的收费经营至2008年5月31日终止。马方的出资,由中方出资购回,从2008年6月1日起,大桥不再收取通行费。大桥的回购和中马合作修建一样,都是江津史册的辉煌篇章。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