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乡风景区地处山区、气候温凉,与昆明市区气候温差相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14.6℃,最热月7月平均19.3℃,最冷月1月平均7.8℃,年均无霜期234天,年平均降水量1064毫米,年均日照2123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8%左右。九乡风景区内峰峦连绵,山峰谷底相对高差200米左右,地表海拔在1750~1900米之间,地势起伏不大。南盘江支流麦田河纵贯全区,小岔河、比柯河、甸尾河、风摆箐、小箐、拆枝棵等箐间溪流分布于麦田河道两侧。麦田河河床比降大,河谷深切,多“V”形崖壁和峡谷,沿河 裂点众多,浸蚀,溶蚀现象十分强烈,河岸零星保存有两级浸蚀阶地的残余,高出现代河床10~80米,阶地残余与溶洞相沟通,显示出溶洞分布区内地势上升,河流下切浸蚀的青幼年期河流地貌景观。据国内外洞穴科学家考察论证后认为:九乡溶洞群发育于六亿年前古老的震旦纪灯影组浅海沉积和灰白色含硅质条带的白云岩中。这是一个非稳定断裂的、溶蚀与浸蚀迭加的岩溶洞穴系统,计有被称为“史前奇观”的古海洋微生物化石——叠层石,倒石牙,生物喀斯特(亦称生物造礁奇景),边石湖群、地下广场大厅、暗峡谷、鱼背石、卷曲石、涡穴等多种水文地质奇观及立体层型洞体和多层洞穴景观等典型剖面和景点。有的是国内罕见的绝景,有的是世界地质学教科书上从未有过的实例,因而备受国内外名家的赞誉。专家们认为:九乡溶洞群 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 九乡溶洞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包括区域喀斯特发育特征,组合景观类型,植被及动物群落,洞穴发育及分布特征,洞穴水文、气候、生物、矿物及景观;从张口洞发掘的实物及保留完整的地层剖面来考察,对于研究区域性数十万年以来的古地质、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古动物演化,以及有人类生活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等;从人文科学方面来考察还有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科研课题。还有洞穴探险,洞穴疗养,教学,实习等多种综合性功能和价值,而科研价值远远高于观赏价值。 九乡溶洞附近无工业、无污染、环境幽静,空气格外清新,是游玩,休养的好去处。
九乡风景区是1986年开发于1989年10月1日对外开放,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名胜风景区,1994年1月10日,云南省九乡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长达74.8公里的大峡谷内,藏有龙族的祖先,自然风光十分震撼
兴义遗址是兴义张口洞古文化遗址,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是兴义人古文化遗址群之一,张口洞古文化遗址代表了中国南方独特的旧石器文化,1985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义张口洞是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其他文献中描述,张口洞古人类遗址,也曾发掘出旧石器晚期,距今约1万年前的石制品、骨器、动物化石等700余件。
张口洞位于兴义市丰都营盘山南侧山腰,洞呈岩厦形式,洞口高约6米,宽12米,洞内面积100余平方米,就象一张张大的嘴。洞与山下的平坝,相对落差约20米,整体环境与顶效猫猫洞颇为相似。1985年4月20日,贵州博物馆蔡回阳、王新金,兴义文化局刘嘉坤、李志恩等调查发现兴义张口洞遗址,获石制品文物700多件,骨器11件,动物骨骼10多件及大量的动物骨片和用火遗迹。
每当我分享恩施大峡谷的时候,不少网友以为我是在写马岭河大峡谷。这两个大峡谷确实是有相似之处,但各有特色,难分仲伯。
马岭河大峡谷位于贵州黔西南,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缝。
如果用无人机航拍的话,一道地缝,一线天沟,长达74.8千米,赫然醒目,被称为是“地球上一道美丽的疤痕”。
这条大峡谷最窄处仅50米,最深处达500米,是喀斯特多层次地貌景观的集中表现,以地缝嶂谷、群瀑悬练、碳酸钙壁挂等自然奇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其中一条面积达30余万平千米的钙化瀑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黄果树瀑布是气势磅礴的,那么马岭河大峡谷里的瀑布则是万千轻柔的。
沿着栈道拾阶而上,只见两岸峭崖对峙,谷深流急,银瀑飞泻。同时,形态各异的钙化岩、钟乳石映入眼帘,如一座座 历史 的“活化石”,无声地诉说着亿万年的自然演化与沉淀。
云贵高原作为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地区,这里的地貌与山岩十分独特,被称为是中国五大 造型地貌 之一。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
而地处云贵高原隆起的乌蒙山与广西丘陵之间的马岭河大峡谷,集中体现了喀斯特多层次、多类型地貌景观,包括特有的岩石瀑布百余条,还有鲜为人知的水帘洞,以及有“中华第一漂”之美誉的地缝漂流。1998年首届中国国际皮划艇漂流大赛就在马岭河峡谷举办的。
在峡谷已开发的尽头(游客最终抵达点),响彻天地的瀑布之下,一块形如蟠桃的石头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有人说那是即将蹦出来的石猴。
峡谷幽深,这一块奇特的石头在水雾包裹中仿佛是弥漫着仙气,令人浮想联翩。
但马岭河大峡谷不仅仅只是一条大峡谷这般简单,它还藏着诸多大自然的秘密,比如距今二亿四千万年中生代三叠纪时期“贵州龙”化石群。
贵州龙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两栖于滨海环境。由于这种古生物化石是在贵州发现(20世纪50年代),因而叫“贵州龙”。
贵州龙属蜥鳍类,其体长10-30cm,据说是龙族的祖先。也正是如此,马岭河大峡谷所在的兴义市被誉为“龙的故乡”。
令人诧异的是,贵州龙化石群比恐龙蛋化石还要早一亿年呢。可见马岭河大峡谷在漫长岁月中的不断演化,经历了数次造山运动。
除了古生物的自然密码,这里还有古老的文明遗迹。
比如“猫猫洞”、“张口洞”古人类活动遗址,以及有汉墓群、刘氏庄园、何应钦故居、古庙、古桥、古战场、古驿道等人文景观, 充满了古野的情趣和神秘幽深的色彩,吸引了无数旅行者、探险者、考古学家。
马岭河大峡谷仿佛是一部记录了人与自然、自然与 历史 的推进过程,当我们在步步移景时,实际上游走在 历史 的长河中,一花一草一木、一岩一石一水,既集中展现了自然的孕育与鬼斧神,也留下了无数古老的文明等着世人去 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