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大学邮编是多少 宁夏大学 的邮编为750021,该校地址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是教育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二、宁夏大学简介
宁夏大学 是教育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宁夏大学 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 宁夏大学 与原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合并;2002年2月,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 宁夏大学 ,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崭新的一页。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上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校园楼宇林立、花木繁茂、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和“艰苦创业、负重拼搏”的办学传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抢抓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等历史性机遇,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不断促进内涵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2938亩,教学实验农场1890亩,校舍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在校教职工2625人。面向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7780人,研究生3626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143人,在校留学生194人。公开出版学术期刊4种。1995年成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西北地区宁夏主节点。拥有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和多功能体育馆。
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学科群,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民族学、水利工程、草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能源化工、设施农业、生物技术、生态恢复、土木与水利工程、草畜产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等12个自治区院士工作站。
师资队伍中,有“*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1个。柔性引进院士29人,柔性引进知名专家3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5人,3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5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15人入选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入选自治区“塞上英才”工程,16人入选自治区“海外引才*”,15人入选自治区“国内引才312计划”,21人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4人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自治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自治区优秀青年后备骨干人选。2人获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按照“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确定了“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发展特长、注重创新、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通过构建两个方案(专业培养方案、人格培养方案)、完善两个体系(“四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五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建设平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加以实施。学校力求通过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并且使其中30%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现有78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8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4项。
学校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各创新要素,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推进成果转化。“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22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5项,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4项。学校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以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为途径,以服务社会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先后与自治区5个市、120余家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派出了百余名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三区”科技人才和岗位科学家,建立了“草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创新联盟。依托重大科技项目,相继应用推广了一批技术、装备。
宁夏大学在哪里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在哪里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宁夏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教务处电话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宁夏大学生创业补贴优惠政策及扶持标准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宁夏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宁夏大学教务处电话
属于:海南省琼中县上安乡
一、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原上安人民公社而得名
地理位置 上安乡位于东经109°14′36″-109°55′06″度,北纬18°46′59″-18°55′50″度,地处琼中县南部、五指山脚下,东接和平镇,西靠五指山,北连长征镇,东南与吊罗山乡接壤,南与保亭、陵水两县相毗邻,全乡土地面积20618.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62%,乡人民政府驻上安圩,电话区号0898,邮政编码572919,距离县城营根24公里。
政区沿革 明清至民国初期,乡境分属定安县南乡喃唠峒和乐会县(今琼海市)南峒上峒。民国二十四年(1935)分属白沙县和保亭县。1948,1949年先后重属琼中县,为南万乡和西安乡。1958年9月为太平人民公社长安管理区。1961年5月析出成立长安人民公社。因与澄迈县长安公社同名,1980年更名上安人民公社。1983年社改区。1986年改为上安乡至今。
行政分区 全乡共有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39个自然村,其中黎族村庄38个,苗族村庄1个。
人口面积 2011年末全乡总人口6716人,总户数1202户,其中黎族5687人,苗族140人,劳动力2897人。
二、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上安乡四周南边的罗眉岭(海拔1086米)向东倾斜,沿香蕉岭、水贤山至西边的五指山(1867米)向北至东倾斜,形成西南高东北低的地貌。境内多山。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岭10座。其中西部五指山海拔1867米,铁钻岭1781米,南面水贤岭1132米,卜古岭1167米,崩岭1159米。在总面积中山地占83.5%,高丘占13.7%。
气候 地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北缘,其特征为: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春旱夏雨秋末阴,八、九、十月有台风。
水文 主要河流有南什河、招咱河、什育河。
矿产及其他自然资源 矿藏有金矿、黄铁矿、花岗岩和闪长岩。
三、经济概括
农业 2011年水稻播种面积8590.4亩,总产量2422.45吨,亩产282公斤,其中早造水稻播种面积4260.7亩,总产量1368.24吨,亩产321公斤,晚造水稻播种面积4269.7亩,总产量910.21吨,亩产213公斤。经济作物主要以橡胶、槟榔、益智、木薯为主,目前,橡胶种植面积达23044亩,其中新种植1200亩,已开割5368亩,槟榔面积15571亩,新种植1500亩,已收获3517亩,椰子776亩,益智3111亩,香蕉1750亩,菠萝750亩,木薯2600亩及其他经济作物等。同时还大力发展畜牧业,2011年水牛出栏量495头、存栏量790头,黄牛出栏量359、存栏量466头,养猪出栏量2017头,存栏量1586头,家禽出栏量73600只,存栏量22830只。2011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7066万元,比2010年增长 31.1%;全乡财政总收入526 万元,同比增长44.9 %;农民人均纯收入3626元,比2010年增加630元,增长 21%。
教育 全乡有3所完全小学,1所初级中学,5个教学点,共有师生1147人(其中,学生1070人,教职工77人)。
四、名胜旅游
土特产品 主要特产有木材、沙姜、叶花、竹子、红白藤、金钱龟和南药。
风景点 上安乡有着传统民族的风俗风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沿途有一片清代光绪十三年砌志,刻有“手辟南荒”、“一手撑天、巨手擎天”等字的摩崖石刻群。在南万村委会内还有现今琼中县内唯一的温泉“南流温泉”。南流温泉有十分丰富的温矿泉水资源,水温在60°C以上,出水泉源共有5处。泉水富含多种有益身心的矿物质元素,对神经性骨痛、风湿病、腰肌劳损、肌肉萎缩、肠胃病等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经常泡浴能护肤美容、养颜健身,四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现建有一个民歌基地,2003年3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