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竞争分析
从我国物流市场状况分析,竞争可以划分3种类型:首先是行业内本地企业之间的竞争,本地企业熟悉本地区物流市场和环境,彼此之间信息比较对称,因此竞争必然激烈。其次是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包括国际企业的竞争。物流企业提供跨地区,乃至跨国的服务,必然加剧各地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最后是整体与自营物流的竞争,设计市场规模。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直接决定着市场容量的大小。调查表明,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服务残缺、运作成本高是物流企业首要问题。这也是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业不满意的首要因素。物流企业必须提供比生产企业自营物流更令人满意的服务,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分额
二.市场结构
分析物流市场结构,必须考虑到物流业务的类型和形式。传统的物流服务只要包括运输、仓储、市内配送和简单的加工包装等单一服务,属于低端市场。而现代物流服务不仅提供多种高质量的传统服务,还能够提供物流规划与设计等高端服务,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供应链设计和管理能力。因此分析物流市场结构,应该考虑各细分市场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1.低端市场竞争过度。我国物流低端市场已经经理了数十年的发展,企业数量庞大,物流服务主要依赖实物资产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竞争度很高。虽然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为了扩充自身实力,挤挎竞争对手,或为了快速进入某一专业的物流领域,纷纷采取了兼并策略,从而提高了市场集中度。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格局。我国物流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还比较突出。小企业数量很大,集中度低,竞争必然激烈.
2.高端市场,竞争不足。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的物流供给不够,是制约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主要问题。物流服务攻击的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高端需求、即使需求、特色需求、“一体化”需求满足率不高。
3.局部上场,竞争激烈,统一市场,竞争不足。一方面大量小企业走出去意识比较淡薄,加上企业能力限制,只能在本地竞争;另一方面存在地区封锁和条块分割等问题,存在一些不利于外地企业的区域市场壁垒。物流企业普遍反映,许多地方存在地方保护;物流企业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承揽业务和车辆通行等遇到窳惰困难;企业走出去竞争成本很高,必然加剧本地区的竞争。
综合来看,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经济呈现扩张态势,将实现较为快速的复苏。
社会物流总额稳步增长,物流需求逐年增长
社会物流总额是指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产生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物品的价值总额。2011-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逐年增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90亿元,较2011年共计增长13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85%。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说明我国物流运输货物总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物流需求的良好发展态势。
物流成本增势趋缓,物流效率有所提升
2011-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大致呈现下滑态势。自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9%后,2017-2019年此比率始终维持在15%以下,小幅波动。
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6万亿元,与GDP比率为14.7%,较2011年下降3.1个百分点,结合长期以来我国GDP总量的较大规模来看,现阶段我国物流成本控制力度较以往有明显提高,物流效率有所提升。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