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很多拥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小镇,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在中国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传统建筑的影响下发展而来。云南的玉龙雪山、丽江的古城和澜沧江构成了中国西南最有特色的地理环境之一。
2. 罗布泊古城
罗布泊古城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市,是中国古代西域商路的必经之地。罗布泊古城可以看到古代商路的沙丘和驼队,其特有的建筑和历史文化也广受游客欢迎。
3. 阿尔山市
阿尔山市位于中国内蒙古东部,是一个拥有独特生态和文化的小镇。该市有成片的原始森林、草原和湖泊,是观赏自然美景的最佳之地。
4. 南乡土楼
南乡土楼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靖县,是福建土楼群中的代表之一。这些土楼由明朝后期财主为保护自身而建,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有装饰性很强的浮雕和比例合理的结构。
5. 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代表着中国江南水乡的传统风情。石桥、拱桥、红砖、灰瓦,都是西塘古镇的特色建筑。
6. 南越古国遗址博物馆
南越古国遗址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来源之一。该博物馆保存并展示了南越王国的文化和历史遗迹,是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南方历史和文化的好地方。
7. 九江
九江是在中国江西省的一个风景区,坐落在长江河流中。九江历史悠久,又是中国文化丰富的地区之一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2004年,徐北文教授经过考证,撰文称:李清照籍贯应该是齐州历下人,即今济南市历城区人,但是其一生并未在济南定居过)。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时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
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外曾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岐国公。善文学(《宋史·李格非传》误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赵明诚结婚。赵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建炎三年,赵明诚独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
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一说曾改嫁张汝舟,但不久随即离婚,甚至因此闹上公堂。约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孙氏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
根据《宋史·艺文志》中说,李清照着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7],皆佚散。现有《漱玉词》的辑本,存其作约五十首。
扩展资料:
李清照前后期作品风格迥异。宋室南渡前,李清照生活美满,作品热情活泼,明快天真,多写少女生活的无忧无虑,以及婚后的离别相思,充分表现女性闺阁的感情。
宋室南渡之后,丈夫病死,又逢国家破亡,都一一映入词作之中,李清照多写颠沛流离之苦,孤独无依之悲,缠绵凄苦,而入于深沉的伤感。
李清照前期词风婉约,委婉含蓄。后期因历经国破家亡、丧夫等之痛,词风转为孤寂凄苦。作词特点为音律和谐,善于白描,刻画细腻,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用典妥贴,善用叠字、叠句和对句,喜以浅白之字和寻常之语入词,浅近自然。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