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福寺
资福寺位于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镇西部一公里处老罗浠公路的右侧,座落在莲花圣地,寺始建于唐朝,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2013罗田县文化局正准备逐步报请列入县、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福寺自古至今誉为蕲罗四大名寺之首。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为其咏诗作文,在民间广为传诵。由于历代战争不断,这块宗教圣地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千百年来,屡遭破坏,资福寺毁而重建达四次之多。
资福寺历史悠久,据王葆心考证,《罗田靖乱记》中载,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二年(即公元1128年)有一个叫绍询的方丈,带领僧侣化捐百万,扩建成一座规模宏伟,寺宇巍峨的资福法堂,有庙宇九重,六殿八堂,巨大的楹柱要两人才能合抱,高约两层楼,足见当年的辉煌气势。钟楼里吊着巨大的钟,直径五尺有余,重两千多斤,上有铭文。一到佛事来临,其钟声十余里相传,声波荡漾。有大小僧众九十九人,香客游僧络绎不绝。据《罗田地名志》记载,当时成为江北淮南大刹之一,其佛事兴盛延续达300余年。并逐步形成以资福寺为中心,从北起洞儿嘴就是现在的骆驼坳镇卢坳村,途经茅凉亭(该镇的学堂村),南至张八塘,就是现在的白莲乡周河村,大约十余里长街命名为法堂坳。是当时罗田、蕲水重要的政治、商贸、文化活动中心。元末天完皇帝徐寿辉起义首克蕲阳重镇法堂坳,议定在资福寺称帝,又给该寺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水源不足,不利军需而迁至蕲水清泉寺。其后战乱连年,时移世易,资福寺与法堂坳原街逐渐没落。
明朝初年,大批江西人迁入罗田,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以张、王、瞿、汪、彭、胡六大姓氏为首,其余诸姓相助,重修资福寺,并在寺郊驼峰山下的开阔地兴建集市,开设店铺。地因人富,镇因人兴,后来逐渐形成一个大的集镇,废止原名法堂坳,因地貌像骆驼,改名为骆驼坳且延续至今。
头两位数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3位数代表邮区(一个省划若干邮区,即邮件分发、运输网路);第4位数代表县(市);末2位数代表邮局及其投递区。
邮政编码是实现邮件机器分拣的邮政通信专用代号,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需工具,最终目的是使您的信件在传递过程中提高速度和准确性。快递公司主要根据城市和邮编来判断是否属于偏远地区。快递人员将地址、邮编扫描后,由系统进行判断,进而准确对寄件人进行报价,还便于后续操作人员对偏远件的识别和处理,像DHL就有偏远附加费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