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兼顾企业自身业务和资源社会的优势。首先,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和市场环境,对于大多数即将进入物流领域的我国企业而言,利用资源比投资新建更
有意义。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是指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某一两个环节上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
能力。企业应该集中资金、人才、资源等优势于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环节,采取外包等方式将其他从属业务交给对这些业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完成。形成强强
联合的方式,达到双赢的目的。
2. 整合社会资源。社会企业的刚性物流系统模式运行成本高,也需要将自身的储运资源进行全社会的整合,增加这部分业务的收入,减少开支。
3. 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时,要着重加强其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创造出行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4. 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实施一体化、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筹,利用构件化技术将采购、销售、客户服务、财务同物流紧密结合。
真正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运作,有效保证资金、物资和信息的高效有序流动和交互。
现今物流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被人们广泛关注,物流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方面的巨大潜能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物流对企业运营收益的持续贡献来自于物流效率的不断提高。目前国内企业的物流效率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物流费用在整个运营成本支出的比例仍然偏大,这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我国企业在现有的整体物流资源水平下没有找到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我们将分析影响物流效率提高的几个途径。 效率在经济学上的定义为资源产出和投入的比例。物流效率的提高表现在在一定的资源投入数量下得到更高的经济产出或者产出的增量高于投入的增量。从大的方面说物流的效率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物流外包和社会化物流外包是制造业近几年的一个很明显的趋势。物流外包的原因是对于某些行业来说物流是非核心竞争力部分,企业单独进行物流设备投资和运营管理会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并且因为缺乏专业性而导致低效率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对于某些行业来说物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例如零售行业,典型的例子是沃尔玛,它通过自己强大的物流运营能力所取得的成本优势将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沃尔玛(本文共计3页)......[继续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