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田镇地处攸县南大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物流大镇。该镇18个村,总耕地33114亩,其中水田30434亩,旱土2680 亩。该镇依托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总产值达到80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8元。该镇已形成优质瓜果、优质枣、无性系油茶等三个千亩农业基地,特色产业建设方兴未艾。同时,冬种生产呈良好的发展势头,油菜、反季蔬菜、藠头等作物种植面积扩增,位居攸县前列,成为该镇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为了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提升产业开发水平,该镇确立冬种的基本思路是:瞄准全市一流,主攻“两菜一藠”(油菜、反季蔬菜、藠头),突出三个重点(政策引导、样板带动、市场开发),培育地方优势产业。该镇完成冬种计划2万亩,比上年扩大0.8万亩,其中主导作物1.5万亩,占冬种总面积的75%,即:油菜5000亩,蔬菜4000亩,藠头3000亩,席草2000亩,冬粮1000亩。实现冬种作物产值15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00元。
按照上述思路,该镇将着力抓好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宣传发动,着力营造冬种氛围。二是开展入户宣传。从现在开始,在该镇掀起农业生产新一轮进村入户高潮,按照“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产”的原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迅速将冬种目标量化到村组农户,落实种植计划。三是加强科技培训。
二、建设样板基地,着力创建区域特色。按照“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原则,重点创建三个千亩冬种基地。即:在大洲、渌田村建立千亩油菜生产基地;在江塘、江阴、江联村建立千亩蔬菜生产基地;在存高、陂垅村建立千亩藠头生产基地。
三、实施政策倾斜,着力推进冬种开发。一是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镇财政计划拿出5万元资金,设立冬种目标奖、组织奖、规模奖、高产奖,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在该镇开展冬种竞赛活动。对冬种计划完成好的村组,在冬种工作中组织有力的村组骨干,开发标准达到要求的、连片种植面积200亩以上的村、50亩以上的组、10亩以上的大户给予奖励。三是实施重点扶持。四、优化服务手段,着力搞活产品流通。一是抓信息服务。二是抓“订单”服务。坚持产加销一起抓,把重点放在收购、加工和流通上。突出做好龙头企业与基地的衔接工作,搞好“订单”服务,让农民吃下冬种“定心丸”。三是抓销售服务。通过建立产品流通服务中介机构和专业协会,帮助农民拓展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