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对整个过程实施智能化监控。
2、产品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很少采取预冷措施,对操作的规范性要求不高。在生产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的透明度不高,不能确定是具体的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采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就清楚了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能够立刻进行改善,也能够确定事故的责任归属。
3、在产品生产完成以后,不是直接进入市场,而是要进行储存,再根据需求进行物流配送到物流中心或者是销售点。储存水平相对于以前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能保证所有的产品都是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储存,这样可能造成部分产品在仓库的储存时间过长,后面的销售时间很短的情况,特别是冷藏的产品的保质期短,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之后,储存管理变得更加的简便、快捷高效。在生产加工时对产品的电子标签,在储存的时候运用其自动识别功能,在入库的时候通过读写器就能很快的记录产品的入库时间和相应的数量等信息。仓库的管理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员逐个地进行清点盘查,通过读写器进行快速的读取或者通过数据库查询相应的数据就清楚仓库库存的详细情况。产品出库的时候,利用数据库能够快速确定产品,从而避免了先进后出现象的发生。产品上的电子标签还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并把数据反馈给物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处理,调节仓库的环境,提高储存质量。
4、移动设备上制冷的成本高,效果差。其运输过程是冷链物流中最薄弱的环节。运输车辆多种方式并存,特别是长距离的冷藏效果不好,造成大部分的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使产品失去使用功能。通过产品上的电子标签,把在运输途中的信息反馈给予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及时控制调查节制冷设备,可以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
5、由于销售点分散,销售量小,销售次数多,销售过程复杂多变。同样的商品在同时间可能面临不同的温度。通过物联网的电子标签,可以清楚地知道具体情况,根据冷链物流的控制中心,控制其制冷设备,销售人员根据数据的提示,快捷地找到相应生产日期在前的产品。以确保先生产先消费,避免产品超过了保质期还未出售的情况。
6、在冷链物流中利用物联网的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顾客满意度,降低生产成本,划分冷链上相关的责任。同时,也便于政府部门对冷链上产品监测。
7、冷链物流大多是以生产端结合市场的情况进行生产和配送,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及时、准确性低以及高成本,生产和配送无法达到最优化。在生产和用户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库存,造成生产厂家的资金积压,影响其资金的流动周期。因此,在冷链物流中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控制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到用户的全部信息,在销售端也能够很迅速的把销售的情况反馈给生产厂家。生产厂家获得了信息后,能够根据市场的具体变化来安排生产,在减少库存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生产风险。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可控,必定是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冷链快递公司有哪些
近两年,冷链物流市场的投资、并购事件不断。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处于调整阶段的大背景下,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却十分热络。众多巨头企业纷纷投资布局,显示了对冷链市场未来的强烈看好。如此局面不仅仅意味着冷链物流市场将加速发展,也预示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格局变化不可避免。
消费升级推动冷链物流服务进步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消费水平也提高。尤其是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和新零售模式的发展,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在追求购物便利的前提下,对网络商品,尤其是生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网购生鲜电商、蔬果宅配等方式都成为当下热门的消费方式。受益于这类消费的增长,国内冷链物流市场也快速发展。目前,冷链物流最主要的应用领域集中在生鲜食品物流和医药物流两大领域。
生鲜电商的崛起是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具体来看: 2009年,资本开始关注生鲜电商;2009年~2013年这五年间,一共完成6.2亿元融资;2014年一年,完成融资总金额达14亿元;2015年,前三个季度完成融资总金额43亿元。我国生鲜市场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生鲜电商的崛起,带动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医药流通领域的冷链物流市场也有重大发展。据统计, 2017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将达到3.8万亿元,而冷链运输的药品市场规模或可达到1200亿元。在流通环节,药品尤其是疫苗的运输要求全程冷链,一旦运输途中出现温度异常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后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医药冷链运输领域,带动医药冷运的进一步发展。
分散的冷链物流市场
从冷链物流操作流程的角度划分,可将冷链物流大体分为几个环节:产地预冷存储,干线冷链运输,城市物流中心的存储、分拣操作,城市配送冷链运输,末端冷链配送服务等。正是由于冷链物流服务环节多且复杂,服务对象要求各不相同,再加上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还处于较早期阶段,因此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低,行业格局还处于群雄并起的混战阶段。
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7年我国冷链百强企业总收入为259.83亿元,占全国冷链物流的27.52% ,市场仍极为分散。据中物联冷链委分析,在我国参与冷链物流的企业来源及服务类型极为复杂,包括:
1.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如招商局、中外运、海航冷链;
2.知名民营物流企业,如郑明现代物流、鲜易供应链、九曳供应链;
3.外资企业,如太古冷链物流、CJ荣庆物流、大昌行;
4.由快递进军冷链的企业,如顺丰冷运、圆通、申通等;
5.生产企业旗下的物流,如双汇物流、新希望集团、正大集团、圣农;
6.电商类冷链物流 服务企业,如安鲜达、苏宁物流、京东物流等;
7.外卖物流,如美团、饿了么;
8.贸易物流/贸易平台磊企业,如美菜、信良记;
9.物流地产公司,如普洛斯、万纬冷链、宇培集团、复星等;
10.跨界者,代表企业:滴滴、腾讯。
如此多的不同企业共同征战在冷链市场,显示了冷链市场的复杂和分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这个市场有很大整合提升的空间,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冷链物流正在步入快速增长阶段。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近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4700亿元。
冷链快递公司是专门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公司,主要运输冷藏、冷冻货物,确保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目前市场上有多家冷链快递公司,如顺丰速运、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等。这些公司拥有专业的冷链仓储设施和运输车队,配备先进的温控设备和监测系统,能够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性和安全性。它们为各行业提供全面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包括食品、医药、生鲜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