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岭乡位于黔江区西北,南邻白石乡,西连黄溪镇,北接黎水镇,东与湖北咸丰活龙坪、大路坝乡及本区小南海镇接壤,距主城区72公里,黔江区三大环线公路(黔江一黄溪一杉岭一小南海)贯穿全乡,距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小南海仅33公里,拟建的黔万高等级公路贯穿全乡,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6个村,31个组,2730户,10182人。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空气清新无污染,是绿色食品种植的理想之地。村村通公路、电话,有联通、移动机站各1座,手机信号无盲区。政府及其部门在岗工作人员45人,其中行政编制23人,事业编制22人。机构设有:党政办公室、妇女联合会,共青团委员会、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国土乡建环保办公室、财政所、农业服务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利交通站、文化站、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站。2002年10月进行了行政村体制调整,将原10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调整为6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调整前有市级特困村4个。有村级活动室6个。有基层党支部8个,现有0党员235名,其中农村支部6个,建立农村专业致富党小组6个。设有中心校1所,村小3所,在校学生542人,在编教职工4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农村业余党校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各1所,经常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及农作物实用技术的培训。有卫生院1所,编制7人,村级卫生室6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1个,编制3人。自然地理环境杉岭乡海拔高度在490米至1372米之间,属页岩地形,以沙地居多,常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雨水充沛,常年降水量在1234mm以上,盛产优质蚕茧、水稻、玉米、等作物和茶叶、草食蚕、干果等纯天然绿色食品,适宜栽植黄柏、杜仲、柴胡、花椒等药材。发展规划到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0万元,人均纯收入2600元,财政收100万元,总人口控制在11000人以内,将杉岭集镇建成黔西北边贸集镇,新建集镇街道500米;新建综合市场和农贸市场;新增集镇人口1500人,使集镇人口达到2000人以上;改造通村主干道,打通白石、水坝三条连网公路;实现组组通电话,照明用电入户率达100%;建成住宿制中心校,3所村级小学和乡中心院及6个村级合作医疗站;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培植8000担优质蚕茧基地;20000万头无公害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和5000亩林果基地。.
基本概况
位于黔江区西北部的黎水镇,是行政体制调整由原黎水、新花两乡合并而成,政府驻地黎水坝,距主城区93公里,与湖北的文斗、活龙坪两乡接壤,与本区的黄溪镇、杉岭乡连界。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5个村民委员会,40个村(居)民小组,3673户,13042人,耕地面积18748亩。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这里四面环山,沟壑纵横,是郁江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九溪十八坝之称,辖区内森林覆盖率较高,一年四季气候分明,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畜牧和种植中药材的理想区域。地处渝鄂交界的黎水镇是黔江区边贸集镇之一,商贸流通活跃,是外来投资和经商的集散之地。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传统的“粮猪型”经济结构正逐步转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得以较大改观。近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897.7万元,农作物总播面51069亩,产量8837吨,人均占有粮食677.5公斤,人均纯收入1552元,完成财政税收50.42万元,全镇政治稳定,人心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特色经济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突出发展蚕桑、药材及经果林为主的特色产业,建成一个园区、四大基地。一个园区即以发展山木药材为主的皇后寨高山农业开发园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黄莲、杜仲、黄柏、厚朴、天麻等,并幅射周边的木溪、华兴、黄泥等高山地区,现有建园面积2000亩,已初见效益。四大基地即一是形成了以华阳、黄泥、黎水、新花为重点的蚕桑基地,实现桑园面积4200亩,养蚕400张,产茧产值20万元;二是科技兴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饲养量,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产值600万元;三是利用九溪十八坝的地理优势培植优质米基地5000亩;四是在充分论证市场行情和品种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政府引导,业主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花椒产业,现已试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