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个时期,对“快递”的距离和速度都有要求。秦汉时期,步行通常是短距离,平均每小时10里。这是普通邮件的要求,当天就送到了。如果用出租车,一般一天要走70里,最多一天走两三百里都有可能。骑马时对速度的要求是“日行四百里”,这是当时的速度极限,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最快速度”。
隋唐时期对陆路驿速有这样的限制:过马日4驿,骑马日6驿,按30里一驿计算,一天120到180里。如果很急,要求跑10个岗,相当于跑300里。更紧急的是,如果你发一封原谅信,你一天要走500英里,一天大概16个帖子。
宋代的快递是在步递和马递的基础上创立的,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宋真宗景德二年。徒步关隘不是人步关隘,也是马关隘,要求每日行程四百里。元代的快递店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存续时间与宋代相同。
其实快递行业从魏晋开始就比较正规了。当时出现了第一个专门针对“快递”的邮政编码,即魏陈群等人制定的邮驿令,这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到了隋唐时期,快递业更加发达。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水路快递更加突出。唐玄宗年间,全国约有驿站1639座,其中水上驿站260座,陆上驿站1297座,水陆驿站86座。有学者估算,盛唐时期,驿卒约2万人,其中驿卒1.7万人。唐代诗人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写下了他亲眼所见:“一帖接着一帖,帖骑如星;明发咸阳,黄昏龙山”
水产品和水果的快递在唐代已经流行。当时平远县的螃蟹是用快递进贡的。根据唐代段酉阳杂俎的记载,这只螃蟹是在江边一带捕获的,价值不菲。当时一只螃蟹值100元。为了保证它活着,每年进贡的时候都用毛毡封好,绑在驿马上,用快递送到北京。出现了著名的给杨贵妃送荔枝的快递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物流”的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关于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在英国,中国的“物流”一词是从日本资料中对“Logistics”一词的翻译而来。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消费等从产地到消费地进行规划、控制的过程。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物流的概念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的普及,并且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方便。其实,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二战期间,美国从军事需要出发,在战时对军火进行供应中,首先采用了“物流管理”这一词,并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
二战结束之后,物流一词被美国人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被称作“企业物流”。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基本恢复,并在1956年秋季考察了美国的物流,然后开始重视物流,中国的“物流”一词就是从日本资料中引进来的。
物流的作用
物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服务商流、保障生产和方便生活三个方面,服务商流就是指商品由供应方转移到需求方,没有物流的作用,商流活动就会退化为一纸空文;保障生产就是从原来的采购开始就要有相应的物流活动将采购的原材料到位;方便生活是指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物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