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其由三部分构成:① 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 ② 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 ③ 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标准定义:物流成本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
关于物流成本的管理就是对它的要素进行管理,物流成本的管理也是物流管理中永恒一话题,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两个方面。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运行:
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
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切入点
下面就从制造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汽车行业对物流成本的管理进行讲解,以上海通用公司为例,来看看他们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
秘笈一:精益生产及时供货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汽车制造厂商采取了价格竞争的方式来应战。在这个背景下,大家都不得不降低成本。而要降低成本,很多厂家都从物流这个被视作“第三大利润”的源泉入手。
有资料显示,我国汽车工业企业,一般的物流成本起码占整个生产成本的20%以上,差的公司基本在30%到40%,而国际上物流做得比较好的公司,物流的成本都控制在15%以内。
上海通用在合资当初就决定,要用一种新的模式,建立一个在“精益生产”方式指导下的全新理念的工厂,而不想再重复建造一个中国式的汽车厂,也不想重复建造一个美国式的汽车厂。
精益生产的思想内涵很丰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像丰田一样——即时供货(JIT,JustInTime),即时供货的外延就是缩短交货期。所以上海通用在成立初期,就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支撑下,运用现代的物流观念做到交货期短、柔性化和敏捷化。
从这几年的生产实践来说,上海通用每年都有一个或以上新产品下线上市,这是敏捷化的一个反映。而物流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怎样缩短供货周期来达到低成本、高效率。这个交货周期包括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从零部件到整车,每一段都有一个交货期,这是敏捷化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秘笈二:循环取货驱除库存“魔鬼”
上海通用目前有四种车型,不包括其中一种刚刚上市的车型在内,另外三种车型零部件总量有5400多种。上海通用在国内外还拥有180家供应商,拥有北美和巴西两大进口零部件基地。那么,上海通用是怎么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新产品的导入和上市时间并降低库存成本的呢?
为了把库存这个“魔鬼”赶出自己的供应链,通用的部分零件例如有些是本地供应商所生产的,会根据生产的要求在指定的时间直接送到生产线上去生产。这样,因为不进入原材料库,所以保持了很低或接近于“零”的库存,省去大量的资金占用。
有些用量很少的零部件,为了不浪费运输车辆的运能,充分节约运输成本,上海通用使用了叫做“牛奶圈”的小技巧:每天早晨,上海通用的汽车从厂家出发,到第一个供应商那里装上准备好的原材料,然后到第二家、第三家,依次类推,直到装上所有的材料,然后再返回。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去了所有供应商空车返回的浪费。前两年还很少有人关注汽车物流,可现在它俨然成了汽车业的香饽饽,很多公司都希望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竞争力。作为国内最大的中美合资汽车企业,上海通用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
而且,不同供应商的送货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在信息交流、运输安全等方面,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要想管好它,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人力资源。所以上海通用改变了这种做法。
上海通用聘请一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由他们来设计配送路线,然后到不同的供应商处取货,再直接送到上海通用,利用“牛奶取货”或者叫“循环取货”的方式解决了这些难题。通过循环取货,上海通用的零部件运输成本下降了30%以上。这种做法体现了上海通用的一贯思想:把低附加价值的东西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好制造、销售汽车的主营业务,即精干主业。
秘笈三: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追求共赢
上海通用所有的车型国产化都达到了40%以上,有些车型已达到60%甚至更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资源优势,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海通用也因此非常注意协调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上海通用采取的是“柔性化生产”,即一条生产流水线可以生产不同平台多个型号的产品,如同时生产别克标准型、较大的别克商务旅行型和较小的赛欧。这种生产方式对供应商的要求极高,即供应商必须处于“时刻供货”的状态,会产生很高的存货成本。而供应商一般不愿意独自承担这些成本,就会把部分成本打在给通用供货的价格中。如此一来,最多也就是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了上游供应商那里,并没有真正降低整条供应链的成本。
为克服这个问题,上海通用与供应商时刻保持着信息沟通。公司有一年的生产预测,也有半年的生产预测,生产计划是滚动式的,基本上每星期都有一次滚动,在此前提下不断调整产能。这个运行机制的核心是要让供应商也看到公司的计划,让他们能根据通用的生产计划安排自己的存货和生产计划,减少对存货资金的占用。
如果供应商在原材料、零部件方面出现问题,也要给上海通用提供预警,这是一种双向的信息沟通。万一某个零件预测出现了问题,在什么时候跟不上需求了,公司就会利用上海通用的资源甚至全球的资源来做出响应。新产品的推出涉及到整个供应链,需要国内所涉及到的零部件供应商能同时提供新的零部件,而不仅仅是整车厂家推出一个产品这么简单。作为整车生产的龙头企业,上海通用建立了供应商联合发展中心,在物流方面也制作了很多标准流程,使供应商随着上海通用产量的调整来调整他们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变化很大,某一产品现在很热销,但几个月后就可能需求量不大了。上海通用敏捷化的要求就是在柔性化共线生产前提下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不是整车厂自己调整,而是让零部件供应商一起来做调整。
市场千变万化,供应链也是千变万化的,对突发事件的应变也是如此。某段时间上海通用在北美的进口零部件出现了问题,就启动了“应急计划”,不用海运而改用空运。再比如考虑到世界某个地区存在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将对供应链产生影响,上海通用就尽可能增加零部件的库存,而且也预警所有的供应商,让他们对有可能受影响的原材料进行库存。供应链归根结底就是要贯彻一个共赢的概念。
通过建设以“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4S合作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加深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汽车业从产品、服务到产业模式不断升级,形成了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上海通用为适应风云变幻的行业,并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增加产能,扩大市场份额的需求,决定对物流运作体系进行优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在上海通用生产物流配送中心实施的LES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仓库管理(WMS)、包装单元管理(HUM )、和发运(LE-SHP)等模块。其中,包装单元管理是SAP为汽车行业所开发的特殊模块,它以唯一的编号追踪每个包装物(如托盘、集装箱)在仓库内外的移动,并对其中所包含物料的收货,拆包/包装/重包装,发运等物流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SAP咨询部的项目小组在这些模块标准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上海通用汽车在全国多个工厂生产物流领域的最佳业务实践,进行了许多定制,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可用性与可拓展性。此次在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成功上线的LES解决方案是整个上海通用生产物流领域推广实施LES系统的第一期,该项目从准备、业务蓝图设计、系统实现到成功上线,共历时5个月。在整车厂成功实施的基础上,2013年的11月,上海通用启动了另一个项目,为在烟台刚投入试生产的动力总成厂的生产物流中心实施LES的解决方案,这个项目计划在2005年1月上线运行。据悉,上海通用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将LES的解决方案陆续推广到上海通用旗下其它工厂的生产物流中心。
在实施SAP的LES解决方案前,上海通用东岳的物流计划部门与外部物流供应商管理的物流中心采用不同的系统进行管理。两套系统的同时使用和维护,给库存控制和计划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不利于上海通用一贯倡导的“精益制造”理念的贯彻和执行。在上海通用、物流服务商和SAP公司咨询服务部组成的联合项目小组的努力下,终于设计并实施了一套能适应上海通用物流运作模式,并与原有SAP计划和采购系统紧密集成的生产物流执行系统。
上海通用东岳LES解决方案的成功实施为整个上海通用生产物流的信息化打造了一个集成化的平台。对于上海通用而言,通过实施SAP的LES解决方案,将外部物流服务商的业务操作有效的整合到集成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上,实现了生产零件计划、采购、收货、开箱、再包装、发货的一体化管理,从而提高仓储能力和劳动效率,减少物料闲置成本,提高生产供应满足率和整个零件供应链流程的可视性。上海通用汽车公司IT执行总监张新权说:“SAP SCM LES项目的成功上线意味着上海通用供应链管理效率和效力的延伸,是上海通用信息化战略中坚实的一步,也将对上海通用‘体系化竞争力’和‘可持续快速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