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双向流通的物流体系农村物流是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包装、加工、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及其相关一切物流活动的总称。
2、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模式是方向物流运营主体和配送模式是决定农村物流运营效率的核心要素。积极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发展共同配送模式。
3、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和关键,包装、流通加工、运输、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每一项物流功能的具体实现,都有赖于物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物流技术的投入。在网络节点的
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举措有加大政策扶持,培育专业人才。
2021年7月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健全县、乡、村寄递服务体系,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体系建设。有了更多的政策扶持,农村寄递物流才能发挥市场作用,打造更多有效的利益调节杠杆。
在农村地区寄递物流发展环节相对薄弱,人才匮乏,应通过因地制宜开设各类农村寄递物流培训班,举办农村寄递物流交流发展研讨会,到发达农村寄递物流地区交流学习等形式促进农村寄递物流人才的培养。引进专业寄递物流人才,打造专业化的团队,为农村寄递物流注入新鲜活力。
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农村物流体系尚未健全,导致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进一步发挥邮政企业等网络的服务优势,整合农资生产企业、农家店等资源。
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国内需求、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农村人口基数大,居住分散,寄递需求数量不高,并且有淡旺季之分。
寄递服务面临投递点多、投递面广、投递线路长、运输成本和投递成本增高等问题,负担相对较重,业务量与业务支出尚不相称,收支不成比例,利润低,导致寄递服务下乡受阻。在营运中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是快件接件数量少,每日接件量0—20件,经营成本增加。二是不实行派送,居住分散,只能利用短信发送领取信息,上门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