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定义2: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中认为,“物流是将货物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
定义3:美国物流协会认为,“物流是为了符合顾客的需要所发生的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物质、服务以及信息的流动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它对来源地与消费地之间的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正向和反向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与储存,进行计划、执行与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
定义4:日本学者林周二认为,“物流是克服时间和空间间隔,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包括废弃和还原在内的一切资材的物理性移动的经济活动。具体说有运输、保管、包装、搬运等物资流通活动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活动”。
定义5:联合国物流委员会1999年对物流作了新的界定,它指出,“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存储计划、实现和控制管理的过程。
因此,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一般由对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构成,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和复合化后所形成的最优系统。对物流的管理就是如何按时、按质、按量,并且以系统最低的成本费用把所需的材料、货物运到生产和流通领域中任何一个所需要的地方,以满足人们对货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需求。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 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二) 物流是开拓市场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市场的发展广度、规模、方向。
(三) 物流直接制约社会生产力要素能否合理流动,直接制约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水平,影响着社会资源的配置。
(四) 物流状况如何,还对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制约作用。
总之,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更好地发挥物流的职能,对我们加速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成本。自营物流是指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需要一批专业化设备,增加了企业负担,企业成本是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自营物流具有以下优势:有利于企业掌握控制权,可以利用企业原有的资源,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商业秘密泄露,提高企业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