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同时,欧州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美国IDC公司进行的一项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服务研究表明:全球物流业务外包将平均每年增长17%。在美国,通过第三方物流进行业务的重组,物流成本从1980年占GDP的17.2%下降到了1997年的10.5%,再到2004年的7.5%。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它可以帮助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因而,作为后发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中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专业人士指出:“第三方物流存在的最重要理由就是让更专业的物流企业来服务,让物流也成为企业增值的另一个渠道。”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根据调查结果,中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中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中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8年的395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147人。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8年的37%,上升了21个百分比。中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中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然而根据调查同时也显示,40%的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表现出不满意。究其不满意的原因,80%归结于第三方物流无法对于企业客户的需求变化进行快速及时的响应。多方因素致使3PL无法及时快速响应2009年4月至7月间,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实地走访了江浙沪三地100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四大因素致使第三方物流无法及时响应客户变化需求。一、规模小,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全。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二、物流渠道不畅。一方面,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落后,因特网、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三、人才匮乏,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根据调查,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才34%,硕士以上学历15.2%。人才缺乏,素质不高。同时,物流设备落后、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客户特定要求。四、制度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场秩序还不规范,行业道德低下,人们的公平竞争、公平交易意识淡薄。另外企业融资制度、产权制度、产权转让制度、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要求,因而限制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及时的响应。提升第三方物流水平迫在眉睫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亿元~700亿元,不仅规模小,而且高度分散,在1万至1.5万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能占到2%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多数物流公司只是局限在供应链功能的一小部分,无法满足客户的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近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以每年16%~25%的速度增长。虽然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很快,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专家指出,由于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从原来的储运业转型而来,大都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发展后劲不足。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第三方物流快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不应只针对局部供应链流程的信息化建设,而应通过信息化实现供应链的整合。供应链的信息化整合是要旗帜鲜明地贯彻供应链一体化的思想。通过“操作层”、“决策层”和“供应链电子商务层”这一结构清晰的框架,为第三方物流提供着眼于全面资源整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从上至下解决第三方物流无法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变化的硬伤,而不是隔鞋搔痒。
我国第三方物流占总物流服务份额的比例是多少?
答案 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同时,欧州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国外stocksnap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外贸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