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起源存在三种观点
“到底中国邮政历史应该从何时起算,业界专家分为三派。”天津市邮政函件局综合办公室主任季文军告诉记者,这三派的观点分别为天津起源说、上海起源说和北京起源说。
据市邮政文史中心专家魏普金介绍,业界专家之所以形成三个派别,主要基于三个事件:第一是1878年3月23日,天津开始试办邮政,国家首次收寄普通百姓的信件,这是中国邮政史上的里程碑;第二是1878年7月,发行了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期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由天津发行、上海印刷;第三是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国家邮政,这一天即“奉旨成立”的日期。
从这次发行邮票的年份看,国家邮政总局是以1896年皇帝下诏作为中国邮政历史的开端,而这在业界专家中再次引发争议。
“官办官民共用”即邮政开端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请设送信官局,总理衙门就此致函北洋大臣李鸿章征求意见。李鸿章随即向总理衙门建议并获同意,由赫德主持,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五处海关仿欧政办法,试办邮政。1878年春,赫德指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上述五处海关实施该项计划。3月23日,德璀琳率先在天津发布公告,开始收寄华洋公众信件,又先后组织了以天津为枢纽的海运和陆运邮路。1878年7月,天津发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可以说,中国邮政天津起源有两层意思,一是说1878年3月23日是我国近代邮政之起源;二是说天津是创办近代邮政的五处海关之首。”魏普金告诉记者,其实早在此之前,当时的海关内部就已经开始办理邮政业务了。清同治五年(1866年),北京、上海、镇江、天津海关先后设立邮务办事处,开始只收寄各国驻华使馆的文件和海关本身的公私信件。1868年1月7日,天津邮务办事处开始收寄外侨的信件。但由于这段时期并没有收寄普通百姓的信件,因此业界认为这不属于近代邮政的开端,近代邮政的开端应该是“官办官民共用”。
12月30日,我国将发行《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面值1.2元。这枚邮票的发行再次引起了业界专家的关注——中国邮政历史到底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中国邮政历史的发源地,天津专家更坚持“中国邮政历史应该提前18年”的观点。
邮政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2018年,我国邮政全行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2018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全行业业务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业务收入达7904.7亿元,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邮政行业业务总量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我国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12345.2亿元,同比增长26.4%。
截至到2019年10月底,全行业累计业务总量完成12721.9亿元,同比增长31.3%,已超过去年全年业务总量。
收入方面,2013-2018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同步提升,但增速较业务总量增速稍低,2018年,全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7904.7亿元,同比增长19.4%。截至2019年10月,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为770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
快递业务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要的快速提升以及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邮政业务结构变化明显,邮政寄递服务业务规模增长缓慢,而快递业务规模高速发展。2013-2018,我国快递业务总量迅速增长,近两年增速虽有下降,但仍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8年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
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国快递业务总量累计达到496.6亿件,同比增长26.0%。
收入方面,2013-2018年,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同步提升,2018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6038.4亿元,同比增长21.8%。截至2019年10月,快递业务收入为59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0%。
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业务在邮政全行业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13-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全行业收入比重由56.6%提升至76.4%。
全国邮政网点及服务效率的提升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人均用邮支出和快递使用量,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人均用邮支出、快递支出以及快递使用量均快速增长。2018年,人均用邮支出达到566.5元,其中快递支出为432.7元;人均快递使用量由2013年的6.8件提升至2018年的36.4件,增长5.35倍。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快递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策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