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无法正常使用的单车,在拆解中会将车篮、车架、车轮进行拆分,甚至微小的不锈钢螺丝都会拆下分类存放。消失的共享单车,遗留的一地废铁。
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共享单车大家都不陌生。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最佳方案,共享单车在资本助推下,曾占据大街小巷。橙色、**、蓝色等颜色的共享单车,是城市中流动的色彩。
然而最近,在通州居住的凌晗发现自己越来越难找到共享单车了,“去年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现在基本没有了,都被街道的有桩自行车代替。”大街上,基本上也只剩橙色和蓝色系单车。
随着共享单车代表项目ofo资金告急,超1600万用户排队退押金的事件频频登上热搜。为了抵债ofo最终将原本造价300元的单车以5元的价格“贱卖”。ofo甩卖共享单车,拉开了行业迟暮后的情形。投放量大于使用量在共享单车行业已成常态。
7月31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今年上半年共享单车运营情况。根据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为160.4万次,平均日周转率仅为1.1次/辆。这意味着目前被投放的单车每天最多只被使用了1次,车辆投放量严重过剩。
物极必反、月盈则亏。2018年初共享单车达到顶峰,单车数量急剧扩增,同时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违规停放、坏车率高、私占现象严重。原本方便人们出行的共享单车,如今整正迎来一场治理战。
“一般需要寻找3辆以上,才能找到一辆可以正常使用的单车。”曾有许多用户反映。除此之外,共享单车的安全情况也令人堪忧。为了快速扩张,部分企业采用的单车质量也不合格,安全事故频发。
自起步至衰落、从骑行成风到难以处理, 曾经风光的共享单车行业,经历4年发展走入困局。变身一具具废铁后,共享单车行业的新战争是艰难的处理战。当然最重要的是,共享单车的行业发展历史,能否给共享经济以启迪。最大的共享经济项目,本不该成为最大的浪费资源项目。
只需市民要拿出手机就可以扫码开锁,同时还可以提前查询附近站点位置及在桩车辆数量,及目的地站点位置及在桩车辆及空桩数量,合理规划出行线路。APP/小程序扫码租车让公共自行车租借变的更加方便快捷。
公共自行车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在线支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增强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推广和普及绿色出行理念,取用方便,就近借还,还没什么费用和尾气排放,即使交通再拥堵,有个十多分钟时间就可到达目的地,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这实在太方便了。
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慢行、共享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绿色低碳、方便快捷、经济环保等特点,在解决拥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市民“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是解决中小城市,县、镇、区中短距离出行需求的理想交通方式。
虽然我国公共自行车行业发展时间不长,但增长速度迅猛、经营模式逐渐清晰,市场布局、行业竞争格局亦已初步形成,未来有望在目前基础上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