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供给者和需要者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这一场所的差别而创造的效用,称做“场所效用”也称为“空间效用”。物流创造场所效用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活动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场所效用或者空间效用。物流创造空间效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效用
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之一,往往是通过集中的、大规模的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一个小范围集中生产的产品可以覆盖大面积的需求地区,有时甚至可覆盖一个国家乃至若干国家。通过物流将产品从集中生产的低价位区转移到分散于各处的高价位区有时可以获得很高的利益。例如,“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北粮南调、南矿北运、西棉东送”就是将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原材料如棉花、煤炭等,通过物流流入分散需求地区,以此获得更高的利益,这就是物流场所效用(空间效用)的创造。
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效用
和上面情况相反,将分散在各地乃至各国生产的产品通过物流活动将其集中到一个小范围的需求有时也可以获得很高的利益。例如,粮食是在一小块、一小块地上分散生产出来的,而一个城市、地区的需求却相对大规模集中。一些大家电的零配件生产也分布得非常广,但却集中在一起装配。这种分散生产、集中需求也会形成场所效用(空间效用)。
3.从当地生产流入外地需求创造场所效用
现代社会中,供应与需求的空间差比比皆是。除了大生产决定之外,有不少是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和社会发展因素决定的,例如:农村生产农作物而异地于城市消费;南方生长的水果而异地于北方消费……现代人每日消费的物品几乎都是相距一定距离甚至十分遥远的地方生产的。这么复杂交错的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差都是靠物流来弥合的,物流也从中取得了利益。
“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由改变这一时间差所创造的效用,称作“时间效用”。也就是说,时间效用是缩短时间上的距离,使人的可用时间增加,使物的获得时间减少,在消费者需要的时间将产品送达。例如:某甲利用运输工具在限定时间内争取到一笔交易;或鳗鱼、香蕉等生鲜果菜使用空运送往日本,以免长时间运送造成腐坏损失,均是运输在时间上产生的效用。
企业重视物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以最低的成本将产品送达到用户手中。事实上,企业物流的作用不仅如此,企业物流更为核心的作用还表现在通过几种经济效用来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这几种经济效用分别为地点效用、时间效用、形态效用及占用效用。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不仅要送达消费者需要的地点,而且还应该在消费者需要的时间送达才能实现价值。企业物流通过运输来改变产品的位置,同时也产生产品的时间效用。另一方面,时间效用强调减少备货时间,因此,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