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运输工具、
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
以水域
(
海洋、
河、湖
)
为运输活动范围的客货运输方式。水路运输具有装载量大、成本低等优
势,
分为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两大类,
后者又分为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两类。
信
息技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核心,
包括计算机、
卫星技术、传真、
电报和移动通讯
等多种基于网络的新一代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和传输的技术
[1]
。水
路运输的发展趋势在客运方面、货运方面、船舶方面、港口方面、航道方面、经
营管理方面都分别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而这些都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现
代信息技术密不可分的。
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岛国的水路客运仍将在现有水平上有
所发展;发达国家的水路客运将以旅游为主。
大宗货物的散装运输,件杂货的
集装箱运输,
将是水路货物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向。
世界各国对石油、
煤炭、
矿石、
粮食等大宗货物实行散装运输已很普遍,
对件杂货采用集装箱运输的比重日益增
加。
近年来,
一些国家开始研究对煤炭、
矿石实行浆化运输。
海洋运输船舶今后
仍将沿着专用和多用途并举的方向发展。
内河运输船舶则视航道条件、
货物种类
和批量大小,
发展分节驳顶推船队和机动货船,
在一些地区拖带船队将继续使用。
客运船舶除旅游客船外,高速的水翼客船和气垫客船将得到发展。
(2)
港口建设将同工业区的发展紧密结合,将建设大量深水专业化码头。装
卸设备和工艺将向高效率和专用化方向发展。
通过疏浚,
进出港航道和码头前沿
水深将获得改善,
将开辟较宽广的船舶调头区和锚泊地。
突堤码头将会拓宽,
以
保证有足够的仓库和堆场。
顺岸码头后方将辟出足够的陆域。
水陆联运、
水水联
运将得到发展,
以增大港口的集疏运能力。
在通航河流上应以航运为主,
结合发
电、灌溉、防洪、供水、渔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航运网的规划和建设
会受到充分重视。
将重视现场观测,
采用河道港口工程模型试验,
应用电子计算
机,
来确定航道疏浚和整治以及港口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船舶选型、
装卸工艺和
设备选型以及运输组织方案的确定,均将从全局出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
通过技术经济论证进行分析比较,
选出最优方案。
应用系统工程、
全面质量管理
等方法进行科学管理,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
电子计算机收集、储存、处理水运
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信息,
进行水路运输计划的综合平衡和技术经济预测,
力求在
水路运输生产过程中以最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
在工业经济逐步迈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作为知识经济重要标志的信息
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源动力,
并越来越显示出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
响力
[2]
。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这一阶段,传统的运输方式、运输内
涵、
运输观念都在经历着深刻变革。
交通运输业曾在工业经济中扮演过助推器的
角色。
而知识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交通运
输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是交通运输业界最关注的问题,
也在引起全世界入们的广泛
关注。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有着两方面的作用
[3]
:促进作用和替代作用,并在不
同的国家,
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两方面作用的强弱也不尽相同。
国内外大量的学
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信息流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提高了水路运输的效率,
保障了水路运输的安全,
提高了运输服务的质量并促进了水路运输的集约化发展。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水路交通运输产生局部的替代作用。
信息技术减少了人
们为了信息交换的出行,
同时信息传递还通过影响货物运输的距离,
促使水路货
物周转量降低及平均运距减少
[4]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普遍存
在于交通运输系统人与人之间、人与运输工具之间、运输工具与运输工具之间。
信息技术在组织交通运输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组织交通运输的过程,
实
质上就是信息流的流动过程。
从计划的制定,
运输过程中客货的装卸、
运行、
中
转、换乘、联运等无一不以各种信息来指导、调节运输工作而进行的。
⑷信息技术对水路交通运输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①信息的畅通、
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水路运输的安全。
信息的畅通可以预先得知水路交
通运输的状况,
提前设定安全的运输路线,
即使在运输途中出现紧急情况也可以
通过信息技术的传递,
及时取得帮助和救援。
此外,
在水路运输系统中运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替代人工安全系统,
可以避免人工系统可能造成的疏忽,
由此提高了
运输安全保障系统的可靠性。
②信息技术提高了水路交通运输的管理和生产效率。
采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水路运输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
准确性与经济性,
避免了过去由于信息的无规律和重复性带来的浪费。
因为水路运输过程中所获得
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繁琐的,
靠人工的处理速度慢,
精确度差,
甚至产生无效劳
动,
而信息的现代化克服了人工处理的缺点,
可以大大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劳动生
产率,
提高运输经济效益。
③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水路运输的集约化发展。
信
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水路运输生产信息的存储、传递和处理形式的变革,
由纸张文件表格、
单证形式向电信形式转变,
信息传递在新形式下进行速度更快,
手续更简单,使用更方便
[5]
。这种形式的变革促进了交通运输向快速,简单和集
约化方向发展。例如,
EDI
技术将商业文件标准化,使之与原材料采购、物资仓
储、
配载配送、
水路运输集散、
海关申报等物资流通从起点到终点各个业务环节
的综合分析与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设置在各交通枢纽的电子计算系统对港口、
船舶的生产活动进行协调,可使外贸货物通过枢纽的时间从
11.3
天缩短到
6.3
天;船舶装卸时间减少
5
%~
6
%。④信息技术促进水路运输工具向着智能化方
向发展。
信息技术在水路交通工具上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促进了智能交通工具的
研制、
生产、
驾驭和指挥,
同时信息技术又促进了智能交通工具性能的大幅度提
高。
运输船舶的智能化、
信息化则使船舶机舱临控、
船舶管理、
通信导航等条件
大大改善,
可进行自动航线选择,
大大提高了船舶航行的安全可靠性与营运经济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