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1月11日发行国内邮资票,2月1日发行国际邮资票。
价格:国内邮资$0.85/枚,仍沿用“P“面值,国际邮资$2.50/枚
版面:国内版的猴票以红色为背景,动态充盈。票面中央一只腾空而起的美猴王,头戴紫金冠、手舞金箍棒、脚踩筋斗云,头顶两束雉鸡翎迎风摆动,美猴王腾云驾雾之际回首凝望,神目如电,威风凛凛。国际版则静若处子,是一款用红黄蓝等色描摹的经典的中国京剧美猴王的脸谱。
两款邮票都以加拿大的官方语言英法文标明“美猴王”。作为迎接农历猴年的邮票,设计师为两款邮票都设计了金笔书写的艺术篆体“猴”字。国内版的大版邮票分别在四角边框设计了中文书法字“一团和气”“双喜临门”“三星拱照”“四季平安”。首日封嵌有金字书法“灵猴献瑞”。
————从金宝收藏转载
新中国成立之初,邮资已付日戳不统一。从1954年~1995年,邮电部5次规定了邮资已付日戳的式样。
1954年12月8日开始使用的为30mm×30mm八角方形,戳面分为不等距三格。“国内邮资已付”日戳的文字列上格;中格较窄,为日期和戳号,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下格为地名。
1962年起使用的国际邮资已付日戳,为等距三格,上格为法文“TAXEPERCUE”,下格为汉语拼音地名,中格为日期。
1977年3月起,国内邮资已付日戳改为三格等距,文字用等线体,戳号移至下格。
1985年7月27日邮资已付日戳根据需要,分为国内、港澳、机要通信、国际4种,外形不变,恢复窄中格,戳面布局把戳号又移至上格,除机要通信类外,其余3种在下格的地名之下,加刻了邮政编码;但是北京未使用邮政编码,仍使用局号。有些邮局使用了腰框式非规范的邮资已付日戳,有些邮局使用了三格等距“国内邮资已付”日戳,有些邮局使用了“邮资已付”日戳和邮资机盖戳的组合戳。
1989年10月1日,北京、广州曾使用“台湾邮资已付”日戳,格式同“国内邮资已付”日戳。从1984年起,一些邮局使用了“特快专递邮资已付”日戳和“国内特快专递邮资已付”日戳。
1992年6月17日,把多种邮资已付日戳改为两种,机要通信保留,将中国大陆、中国港澳、中国台湾、国际4种合并为中、法文对照的“邮资已付T?P”日戳1种,戳面布局不变,要求在1993年6月30日前更换完毕。
1995年6月16日邮电部规定,邮资已付日戳仍为2种,将机要通信戳恢复,并且决定取消戳内格线和邮政编码,恢复邮电局所名称,省会城市不冠省区名称,拨轮式日戳的年份用4位或2位表示,月、日均以2位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