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物流首推漕运。漕运起于秦汉,河渠成为最早的通道。漕运的起点往往是产粮区,终点往往是京师,因为京师人多,消耗多,当地的粮食不足供应。宋代之前,京师多在西安,咸阳,洛阳,巴蜀粮食由关中,河北和山东粮食由黄河运至京师。宋代京师在汴,陕西粮食由惠民河转汴河入京,江淮粮食由淮水转汴水入京,山东粮食由五丈河入京。明代京师大部分时间在北京,通过运河送达北京,并延续至清代。同时,还通过近海航运,将江南粮食经海路到海河,至京师。自元代开近海漕运,最远的航程达13000多里。 除水运之外,陆路运输多以人畜力驮拉。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崇山峻岭中的马帮是主要的运输工具。
A/
起源于二战“后勤”理论
B/
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
1、营销学派的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由
Auch.W.Shaw 1915年提出
2、军事后勤学派的Logistics概念由美国少校Chauncey.B.Baker 1905年提出
第二阶段:分销物流学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
1、physical distribution在美国的发展和完善
2、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从美国走向世界,
1950年代,日本代表团考察美国物流业,
“分销物流学主要把物流看成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信息等活动的总和。”
3、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异军突起
MRP、MRP2、DRP、JIT
第三阶段:现代物流学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物流系统的集成化信息化,协调化,
SCM供应链管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