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一是单车实际载重与运距之乘积和标定载重与行驶里程之乘积的比率,这在安排单车、单船运输时,是做为判断装载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
二是车船的统计指标,即一定时期内车船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计)占车船载重吨位与行驶公里之乘积的百分比。
在计算时车船行驶的公里数,不但包括载货行驶,也包括空驶。提高实载率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
扩展资料:
作用:
物流过程的合理运输,就是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货物流通规律,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运输合理化的重要作用可归结如下。
合理组织货物运输,有利于加速社会再生产的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组织货物的合理运输,可以使物质产品迅速地从生产地向消费地转移,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运输合理化
运输合理化的概念
合理化物流:“最高的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物流模式,在现实中,两者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因为在高水平服务和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二律背反”,高水平、高标准的服务要求有大量的库存、足够的运费和充分的仓容,这些势必产生较高的物流成本;而低的物流成本所要求的是少量的库存、低廉的运费和较少的仓容,这些又必然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水平和标准。合理化物流。包括两层含义:(1)要保证其利润最大化。配送中心作为企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必须首先保证企业整体的赢利性,这就要求将服务作为第一位。因此配送中心的合理化是以保证利润最大化为前提的。(2)配送中心这个子系统的合理化。作为企业内部系统的配送中心,在保证企业大系统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物流子系统的合理化。必须首先保证提供企业盈利所需的物流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对配送中心的物流子系统进行优化,提高作业效率,引入适当的科技手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使子系统的总成本最小。实现合理化物流的模式根据配送中心不同的目标,合理化物流有三种模式:1、服务水平提高,同时降低成本。随着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的一部分会随着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但也有一部分不受服务水平提高的影响。可以使后一部分成本的降低额不小于服务水平提高而增加的成本,这样达到物流合理化的目的。2、提高服务水平,使增加的销售额远远大于增加的物流成本。合理化物流很大一部分是在成本和销售额之间进行的平衡,原则是保证连锁企业最大限度的利润。3、保持原服务水平和适当降低服务,使成本下降的程度远远大于销售额的下降。可以考虑采用的方式有:(1)联合配送。几个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2)各门店要求交货期短、定时配送,而且品种多、批量小,对于物流配送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浪费运输量,使物流成本上升。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配送中心对于最小定货量作了限制。采用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必须用帕雷特方法进行顾客服务调查,区别不同的顾客提供适当的物流政(3)进行商流、物流的合理化分离:根据商品周转、销售对象的不同,将保管场所和配送方式差别化;对作业、订货标准化以及物流计划化等方式,都是同一种合理化物流的具体模式。(4)建立完善高效的计算机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配送中心,这种成本的增加,能对长期利益起很大的作用。
首先运输是指商品或人的移动,富含了人的劳动。可以无形地增加有效劳动。运输中所涉及的部分有:人员,车辆(传泊,飞机),路径的选择,时间的安排,数量的确定,有效空间的使用,所运输的产品的合理搭配等。估计您所说的运输合理化是指:人员的合理安排,运输工具以及运输路径的合理选择,时间上的合理安排,运输工具的空间的合理装载以及所运输的货物间是否可以搭配装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