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物流和社会物流的一个最本质不同之处,也即企业物流最本质的特点,主要不是实现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而主要是实现加工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
企业生产物流一般是在企业的小范围内完成,当然,这不包括在全国或者世界范围内布局的巨型企业。因此,空间距离的变化不大,在企业内部的储存,和社会储存目的也不相同,这种储存是对生产的保证,而不是一种追求利润的独立功能,因此,时间价值不高。
企业生产物流伴随加工活动而发生,实现加工附加价值,也即实现企业主要目的。所以,虽然物流空间、时间价值潜力不高,但加工附加价值却很高。 企业生产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也不同于社会物流。一般物流的功能的主要要素是运输和储存,其它是作为辅助性或次要功能或强化性功能要素出现的。企业物流主要功能要素则是搬运活动。
许多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物料不停的搬运过程,在不停搬运过程中,物料得到了加工,改变了形态。
即使是配送企业和批发企业的企业内部物流,实际也是不断搬运过程,通过搬运,商品完成了分货、拣选、配货工作,完成了大改小、小集大的换装工作,从而使商品形成了可配送或可批发的形态。 企业生产物流的运行具有极强的伴生性,往往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伴生部分,这决定了企业物流很难与生产过程分开而形成独立的系统。
在总体的伴生性同时,企业生产物流中也确有与生产工艺过程可分的局部物流活动,这些局部物流活动有本身的界限和运动规律,当前企业物流的研究大多针对这些局部物流活动而言。这些局部物流活动主要是:仓库的储存活动、接货物流活动、车间或分厂之间的运输活动等。
其一,仓储行业信息化发展缓慢。现代大型企业的经营都是建立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的,我国仓储企业在这方面则落后很多。中国仓储协会沈绍基会长近日在“供应链改变中国”博科资讯“赢在物流”计划启动仪式暨物流管理软件全线产品发布会上指出,“我国仓储业三分之一没有自己的系统,三分之一企业使用客户的信息系统,只有三分之一的系统自主研发了系统,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仓储企业从仓库管理者、商品保管者向配送中心运营者的角色转换,更使仓储企业丢了很多大单子,影响企业的收益。”
其二,我国众多仓储企业的经济效益仍然没有根本好转。2007年、2008年,我国仓储企业虽然业务量与主营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利润却是呈下降趋势的。究其原因,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那就是经营成本的大幅上升。仓储服务本来就是税负较高的,再加上仓库建造成本、人力成本和折旧成本的提升,令越来越的多仓储企业苦不堪言。
其三,我国仓储行业专业分工还存在不明确的环节。仓储地产、仓储服务企业与生产、流通企业之间在信息系统联结、仓库设施建设、仓储管理、库存控制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组建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与冲突。同时,危险品仓储业、低温仓储业等特别仓储项目的发展与管理仍亟待加强。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