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业务
知识经济时代 ,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与经济的变革。2001年是中国互联网经营者沉思与转变的一年,网络经济泡沫的膨胀与收缩几乎在一刹那间完成。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和产品结构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互联网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
互联网业务概述
互联网业务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业务”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能力,促进国民经济体质增效升级。
国外互联网业务发展状况
这里我们列举一个例子,就是美国AOL的成功经验。
美国的 AOL是成功互联网企业的代表 ,即使在近年IT市场萧条、美国 911恐怖事件的影响的情况下,AOL也没有与其它同行一样,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产生赢利缩减甚至是亏损。在竞争对手们的股价平均下跌 30~40 %的情况下,AOL股票价格却依然坚挺。他们所维持的市场赢利额也大大超过了其它媒体和服务公司。AOL为什么能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功呢?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 战略清晰:在AOL过去15年的发展历程,经营团队为 AOL规划和发展了成功的商业运营模式。AOL 以内容服务为核心切入,经营各种媒体、网络和集成服务,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从拨号接入到宽带服务。网络服务和媒体服务是相辅相成,媒体服务和集成服务互相促进,明晰的战略可以从与时代华纳合并一事中窥见一斑。 二者的合并,成为互联网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典范。
(2) 重点突出,始终关注注册用户和现金流。稳定的注册用户增长为 AOL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AOL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用户注册、广告和内容服务三个方面,关注现金流是 AOL与其他互联网公司最显著的区别之一。AOL在全世界有近 3400 万互联网注册用户,基本上都是付费用户。AOL的接入服务费最低为每月21. 95 美元,但网上的其他增值服务另外收费。AOL 年收入中的 60 %来自用户付费,其他的则来自网上广告等。因此,当众多依靠广告收入维持生存的网络公司纷纷告危的时候,AOL 依然雷打不动。
(3) 为企业、个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拓展利润空间。AOL为商业企业提供专业应用、各种业务捆绑服务及一站式服务。AOL 的个性化服务体现在用户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能进入专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 ,如在页面上设定本地实时天气信息和新闻、最喜爱的音乐等,还可以得到需要的财经、技术信息和电子商务服务。80 %以上的用户认为进入 AOL网站就不需要再上别的网站。
(4) AOL 的宽带策略:AOL 与时代华纳的合并,为 AOL进一步进军互联网宽带市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时代华纳电缆公司为1280万的用户提供有线电视业务,目前其92 %的电缆网络已经完成升级,可以向用户提供高清晰度电视、CD 音质的声音、视频点播等宽带业务。AOL 也在积极普及其网上即时通信软件,AOL 7. 0 大大增强了通信功能,将网络通信与视频功能嵌入 AOL 的服务当中,为宽带业务的进一步普及提供了广阔空间。
正版的ICQ却干不过模仿的QQ?马化腾的“谋略”,远超大众想象
美国aol邮箱在客户端登录,跟yahoo国际邮箱一样,都需要使用授权码,而不是网页登录密码,下面是授权码开通的步骤和过程
不知道aol和yahoo邮箱是什么关系,授权码开通的步骤非常相似
1 登录aol
2 输入用户名, 点击next,输入密码
3 登录成功后,返回aol主页,点击右上角小人图标,进入用户设置页面
4 点击account security栏, 继续点击generate app password
5 在弹出来的小页面里面,选择你要登录aol 邮箱的设备.我选的other app,然后填写了thunderbird, 点击generate
6 最后生成了16位字符的授权码,在你的设备里面使用这个授权码,当做登录密码使用
7 在你使用的登录设备或者软件中,填入邮箱,授权码,正确的主机,端口,ssl,身份验证.下图是我登录thunderbird的截图,身份验证选的普通密码
8?AOL Mail POP and IMAP settings
POP 3
?Incoming mail server (POP3):? pop.aol
?Outgoing mail server (SMTP):? smtp.aol
POP3-995-SSL
SMTP-465-SSL
-----------------------------------------------
IMAP
?Incoming mail server (IMAP):? imap.aol
?Outgoing mail server (SMTP):? smtp.aol
IMAP-993-SSL
SMTP-465-SSL
官方指导的设置参数和客户端绑定教程(包括iphone和Android的安装教程) 点击这里查看 .
坊间有言:“一本腾讯传,半部QQ史!”
马化腾于1998年11月创建腾讯公司,仅仅三个月之后,也就是1999年2月,腾讯公司就推出了他们的著名产品——腾讯QQ。
可以说,腾讯公司的起始 、发展和壮大,都和腾讯QQ有着莫大的关系。
然而,为什么当初如日中天的正版ICQ,后来却逐渐没落,干不过模仿的腾讯QQ了呢?
在这其中,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马化腾的“谋略”,远超大众想象!
那么,马化腾的“谋略”,到底厉害到了何种程度?从这件互联网 历史 往事中,我们或许可以窥探一二。
1996年,三个以色列人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开发了一款著名的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即“ICQ”。
ICQ一经推出,就引爆了整个国际互联网,全世界的用户人数开始疯狂增长。
而一个新的行业——互联网社交通讯行业,也由此诞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1998年6月,ICQ被美国著名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OL(中文名“美国在线”)收购,ICQ也因此开启了新的全球化征程。
而1999年2月份,马化腾在参考了ICQ之后,照着ICQ的样子,模仿开发出了腾讯公司自己的互联网社交通讯产品——OICQ,也就是后来的腾讯QQ。
1999年10月,就在OICQ席卷中国互联网社交通讯市场之时,一纸律师函发到了刚刚成立1年的腾讯公司。
这是正版的ICQ与模仿的腾讯QQ第一次交手,以马化腾的完败而告终。
当时的马化腾刚刚成立公司不久,可以说是初来乍到,并没有多少商场经验,所以很快就认怂了。
但随着QQ发展得越来越好,腾讯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马化腾也在长时间的商场历练中变得沉稳老道起来,其“谋略”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深,远非一般人所能及。
截至2004年,腾讯QQ的注册用户已经成功突破三亿,经常使用QQ的用户可以占到其中的三成,长期登陆在线的人数也创造了5000万人的纪录。
与此同时,腾讯的年纯利润已经突破1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当年在香港上市之后,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团队在扩张之路上仍然未能顺风顺水。
ICQ的母公司AOL,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腾讯,于是便着手对腾讯公司发起第二波进攻。而AOL此次进攻的由头,就是腾讯公司的域名注册问题。
马化腾在成立了腾讯公司之后,立即着手做的事情就是为公司注册了域名,这项工作当时也很顺利。
当时马化腾注册了两个域名,分别是oicq和 oicq ,注册时间分别在1998年和1999年。
这段时间马化腾主要开发的产品就是互联网社交通讯工具——OICQ,因此,他理所当然地为公司网址选择了这两个域名。
但是AOL不这么想,他们认为oicq、oicq和他们公司相关网站的域名icq过于近似,有恶意注册的嫌疑。
AOL是世界范围内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因特网服务商,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于2006年发布的“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位列第139位,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亨。
AOL之所以这么认为,也是事出有因。当时的国际环境是,AOL花费巨资收购了ICQ,正在全面推向国际市场。
由于ICQ产品本身的巨大魅力和AOL的大力吹捧,ICQ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模仿风潮。
AOL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对于任何一家有模仿嫌疑的企业,他们几乎都不惜与之对簿公堂。对他们来说,国际互联网社交通讯领域已经是草木皆兵。
但随着在国际互联网社交通讯市场的势力蔓延,AOL已经将发展的触角伸向了中国,于是,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2004年初,正当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团队整军待发之际,忽然收到了一封AOL的投诉函,上面的措辞非常激烈。
他们指责腾讯公司的QQ软件侵犯了ICQ的知识产权,并要求腾讯将公司主要网址oicq、oicq域名无条件转让给AOL。
AOL的强大是身为中国互联网社交通讯领域老大的腾讯也无法比拟的,当时在国际“战场”上,势力强于腾讯的几家推出互联网社交 通讯产品的企业也都最终败给了AOL。
而另一方面,因为QQ的开发当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功能和模块也确实大多是参照ICQ来设计完成的,基本上可以算作是ICQ的中文翻版。
因此,腾讯在这件事上面十分被动。
在接到这封投诉信时,马化腾并没有太在意,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AOL为进入中国市场刻意制造的噱头,以求壮壮声势,做一次另类广告。
在国内,很多企业都惯用这种伎俩。因此马化腾认为,只要自己保持克制和低调,AOL自然会罢手,于是他也就没有对此事做出回应。
但是很快,马化腾就接到了国际仲裁机构的传票,原来,在马化腾未做回应之后,AOL真的将腾讯告上了国际法庭。
腾讯的管理层随即陷入一片慌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对国际法庭没有一点了解。
这时,腾讯的大股东南非MIH集团也胡乱发来指令,毕竟,腾讯刚刚走向国际市场,这次事件如果应对不好,势必影响士气。
此时,马化腾再次面对艰难的抉择,是妥协还是抗争?
几乎所有人都规劝马化腾低调处理此事,按照AOL的要求将腾讯公司的主要域名oicq和oicq交给AOL以寻求庭下和解。
只不过当时我国人民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相关制度也不健全,因此腾讯在用OICQ经营出一定品牌之后一直在使用它,直到AOL找上门来才不得不做出反应。
也就是说,马化腾选择反抗,要交出域名;不反抗,也要交出域名。问题已经超出域名本身,而是马化腾究竟要摆出什么样的姿态回应AOL。
马化腾一方面不忍自己辛苦经营起来的OICQ品牌就这样付诸东流,另一方面,AOL也实在嚣张,他们四处叫嚷,根本没把腾讯放在眼里。
马化腾虽然知道迎战必败,但他还没有失去奋起一战的勇气,他顶住各方面压力,苦苦思索着对策。
马化腾之所以如此,首先是为了争取时间,使腾讯团队做好更换域名的准备工作,毕竟当时使用OICQ的网民数量已经相当庞大。
而更换域名必然会造成客户流失,马化腾在确认无法保留域名的情况下,必须要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
同时,马化腾也在期盼奇迹能在最后关头出现,他全力寻找绝地反击的机会,希望可以绝处逢生。 通报的日期越来越近,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马化腾身上。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马化腾已经选择了妥协甚至放弃的时候,马化腾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迎战!
不仅要迎战,而且要真真正正地迎战,要大张旗鼓地迎战,要全方位地迎战,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腾讯对AOL的迎战,这就是马化腾给出的最终答案。
腾讯内部哗然,AOL哗然,全世界哗然,马化腾却笑了——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看到马化腾成竹在胸的笑容,腾讯管理层的各位高管知道,这绝对不是他一时冲动而作出的决定,但他们还是充满担忧。
马化腾没有作过多的解释,他只是淡淡地说:“形势逼人,要想使腾讯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马化腾首先找到了曾经与他们有过合作的IDG,IDG与AOL一样身处美国,马化腾请求他们帮忙,是想借助地利。
IDG有感于和腾讯的良好合作,随即出面,全力帮助腾讯运筹。随后,马化腾又发动全部力量,搜集对己方有利的证据,并针对AOL提出的诉讼内容做足了准备。
最后,马化腾还大造舆论声势,大有一副要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架势。AOL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禁发出冷笑,在他们看来,马化腾正在做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3月21日,双方的庭辩正式开始。AOL首先发起诉讼,指责腾讯恶意注册域名oicq和 oicq,侵犯AOL公司合法权益。
腾讯针锋相对,指责AOL诽谤,要求AOL向腾讯公司公开致歉并赔偿相关损失。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辩论,仲裁官最终宣布仲裁结果。
马化腾的腾讯同人们,以及腾讯此时最大的股东南非MIH集团,包括此刻正在帮助他们的IDG,都在望眼欲穿地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然而,最终的仲裁结果使幻想破灭,腾讯败诉,oicq和oicq域名的所有权也随即判归AOL。
然而,AOL却没有在马化腾脸上看到他们所期望看到的沮丧。
相反,在面对全世界的媒体时,马化腾不但无比坦然,而且大说特说,从腾讯取得的成就到腾讯将来的发展说个不停。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马化腾吸引过去了,而将胜利的一方AOL晾到了一旁。
至此,战无不胜、算无遗策的AOL终于如梦方醒,在咒骂了戏耍他们的马化腾之后,他们也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的中国企业家由衷地发出赞许和感叹。
这是中国主流舆论当时对于此次腾讯与AOL之争的评述。
其实只有马化腾知道,他之所以奋起反击,一方面是迫于无奈,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此为契机宣传腾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腾讯的声音,知道腾讯的存在。
这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策略,是一种火中取栗、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
事实证明,马化腾的这一做法果然奏效,腾讯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经此一役非但没有出现下跌的趋势,反而强力上涨。
后来马化腾透露,此时的投资有不少来自境外。 大张旗鼓地迎战AOL是为了提高知名度,败诉之后痛痛快快地交出域名所有权是为了结束纠纷,避免和AOL的无休止缠斗。
可以说,在2004年所有和AOL过招的互联网企业中,腾讯不是最强的,却无疑是最抢眼的。
此事过后,全球几乎所有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都知道了“腾讯”这个名字,而随着互联网对世界影响的日益加深和加重,全世界知道腾讯的人也势必越来越多。
马化腾和他的团队也乘着这股浪潮,全面登上了互联网行业的“国际舞台”,成为世人瞩目的一颗新星。
国内方面,腾讯公司也全面做好了域名更替的准备,虽然出现了万人掉线的意外情况,但总体上来说,更替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大的纰漏。
马化腾再接再厉,将之前的头像全部更换成更具流行元素和 时尚 感的卡通形象。
吃一堑,长一智,新的卡通形象全部由腾讯公司自主设计完成,可以说,马化腾在避免出现同样错误的问题上做得非常出色,这一点也是他和他的团队能飞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头像更换之后,整个聊天工具焕然一新,广大网友不但没有因为它的变化心生反感,还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新鲜和刺激,从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QQ聊天的队伍之中。
这次转变QQ的行动,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团队做得堪称完美。
而马化腾沉稳老道的“谋略”,在这次与AOL之争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众以为,腾讯公司只是一直受人欺负的“小绵羊”;殊不知,它其实是傲视和睥睨所有竞争对手的“大灰狼”。
正版的ICQ之所以干不过模仿的QQ,腾讯公司之所以能够从小微企业一跃成为互联网巨头,在这其中,创始人马化腾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马化腾也在长时间的商场历练中,变得越来越沉稳老道,其“谋略”也变得越来越高深,远非一般人所能及,也远超大众所想象。
否则,腾讯公司凭什么能够在中国屹立20多年而不倒,甚至越来越强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