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航空有限公司(港交所:0293)是以中国香港国际机场为枢纽的亚洲航空公司,也是中国香港最大型的航空公司,为寰宇一家的重要成员。国泰航空的主要业务是经营定期航空业务、航空饮食、航机处理及飞机工程,旗下的子公司包括港龙航空及华民航空。 国泰航空公司在中国香港注册,是中国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企业,主席为白纪图。2006年6月30日止资产净值为36
343百万港元,2006年6月30日止纯利为1
668百万港元。国泰航空公司是中国香港第一所提供民航服务的航空公司。 历史 国泰航空公司于1946年9月24日由美国籍的 Roy C Farrell 及澳洲籍的 Sydney H. de Kantzow 成立。最初,他们均以澳华出入口公司的名义在上海发展,后来才因保护主义问题迁往中国香港,并注册为国泰航空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初时以两架改装自C-47运输机的DC-3营运航班,开办往返马尼拉、曼谷、新加坡及上海的客运及货运包机航班,业务发展理想,首年载客量有3
000人。1947年机队增添3架DC-3型客机及Vickers Catalina水上飞机。 1948年,中国香港最主要的英资商行 Butterfield & Swire(即太古集团前身),收购了当时为澳美合资的国泰四成半股权。1949年国泰则增添杜格拉斯DC-4型Skymaster飞机。当时的中国香港 *** 后来把中国香港以南的航线分予国泰经营,以北的则交予国泰唯一本地对手,怡和洋行属下的中国香港航空经营。直至1958年,国泰收购中国香港航空,正式雄霸本地航空业及进军东北亚市场。 1959年,设有两级客舱的洛克希德Electra客机投入服务,全年载货量已超过1
000吨。1962年国泰进入喷射机时代,康维尔(Convair)880客机正式投入服务。1969年全年载客量超越50万人次,1971年购买了首架波音707客机。 1980年代,国泰航空由太古洋行持有70%股权,汇丰银行则持有30%股权。1986年4月,国泰航空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首次招股获得56倍的超额认购,5月16日正式挂牌买卖。1987年2月,太古集团与汇丰银行以23亿港元向中国香港中信集团出售12.5%国泰航空股权。中信成为国泰航空第三大股东,由荣智健及另一位中信高层加入国泰董事局。1988年国泰创办「本地飞行员培训计划」,训练中国香港本地机师。 1985年,中国香港一批华资商人合作创办港龙航空,试图改变国泰航空垄断中国香港航空业的局面。1990年1月17日,国泰航空宣布收购港龙航空,太古洋行及国泰航空向港龙航空大股东曹氏家族购入共35%股权,中信集团则把持股量增加至38.3%,并由国泰取得管理权。 1994年3月,国泰航空以2亿港元,收购以中国香港为基地,主要从事空运业务的华民航空75%股权。华民航空曾由信德集团经营。同年,国泰航空全面更换企业形象,推出新的「展翅」商标,并把机身原本的绿白间条设计改变成展翅标志。1998年7月,启德机场关闭,航空运作搬迁至位于赤鱲角的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国泰亦同时把总部搬迁至位于赤鱲角,新机场侧的国泰城,计划斥资6.25亿美元。 2001年9月,美国发生九一一事件,曾对国泰造成影响。2003年初,国泰曾经因中国香港及邻近地区爆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潮所影响,乘客锐减,曾有超过一半航班需要取消,幸好在SARS疫情受控后不久便全面恢复。 国泰航空1946年创办时首架飞机是名为「Betsy」的DC-3客机,在1983年退役后飞返中国香港,并在中国香港科学馆长期展出。 2006年6月9日,国泰航空发表声明,指有关在收购港龙航空一事上已与其他相关公司达成协议。国泰航空将以82亿2千万港元及发行新股(股份占九成),向港龙航空其他股东全面收购港龙。另动用40亿7千万,增持中国国际航空股权,由10%增至20%。另国航则以53亿9千万,购入国泰10.16%的股权,使国航与国泰形成互控关系及需要遵守以下四点: 一、除非获太古事先书面同意,中资股东不得持有国泰四成股权或多于太古持股量。 二、除非获各股东事先书面同意,中信泰富及中国航空股权不得多于29.99%。 三、国泰股东同意,各股东若持有15%股权或以上,该股东将不会向国泰提收购,或受同第三方的收购,除非由国泰董事局建议。 四、维持五名名常务董事由太古提名,非常务董事由三名增加至四名。交易完成后,太古、中信泰富、中国航空、中航兴业的的各持股量为40%、17.5%、10.16%、7.34%。 2006年8月31日国泰航空接收第100架飞机
该飞机为空中巴士(Airbus)A330-300型。 2006年9月28日国泰航空正式完成收购港龙航空,并因此而正式取代日本航空,成为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并于2006年12月1日起,就往北京及上海与港龙航空实施代码共享。
参考: *** ,希望帮到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