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化是指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器具,把经过包装或未经包装的物流对象整齐地汇集成一个便于装卸搬运的作业单元,这个作业单元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形状,以集装单元来组织物流的装卸搬运、库存、运输等物流活动的作业方式称为集装箱化作业。 装卸技术集装箱化技术就是物流管理硬技术(设备、器具等)与软技术(为完成装卸搬运、储存、运输等作业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等)的有机结合。它的出现,使传统的包装方式和装卸搬运工具发生了根本变革。集装箱本身就成为包装物和运输器具。这被称为物流史上的一次革命 。之所以被 称为是一次“革命”,与其在整个物流作业中的作业是分不开的。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物流的装卸搬运出现的频率大于其他作业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多,劳动强度大,占整个物流费用比重大。采用集装单元化技术使物流的储运单元与机械等装卸搬运手段的标准能互相一致,从而把装卸搬运劳动强度减少到最低限度,便于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物流费用,实现物料搬运机械化和标准化。货物从始发地就采用集装单元形式,不管途中经过怎样复杂的转运过程,都不会打乱集装单元物流的原状,直到终点。这样便很大精度上减少了转载作业,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在储存作业中,采用集装箱化技术有利于仓库作业机械化,提高库容利用率,便于清点,减少破损和污染,提高保管质量,提高搬运灵活性,加速物流周转,降低物流费用。
为什么集装箱的出现和发展,是包装方法和运输方式的一场革命
物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的面又很广泛,过去,构成物流这个大系统的许多组成部分也并非完全没有搞标准化,但是,这往往只形成局部标准化或与物流某一局部有关的横向系统的标准化。从物流系统来看,这些互相缺乏联系的局部的标准化之间却缺乏配合性,不能形成纵向的标准化体系。所以,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这个局部中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点,这个基点能贯穿物流全过程,形成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核心,这个基点的标准化成了衡量物流全系统的基准,为各个局部的标准化的准绳。
为了确定这个基点,人们将进入物流领域的产品(货物)分成了三类,即:零杂货物、散装货物与集装货物三类。这三类的标准化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零杂货物及散装货物在物流的“结节”点上,例如在换载、装卸时,都必然发生组合数量及包装形式的变化,因此,要想在这些“结点”上实现操作及处理的标准化,那是相当困难的。
集装货物在物流过程的始终都是以一个集装体为基本单位,其包装形态在装卸、输送及保管的各个阶段都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集装货物在结点上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处理。至于零杂货物的未来,一部分可向集装靠拢,向标准包装尺寸靠拢;另一部分还会保持其多样化的形态而难以实现标准化。
所以,不论是国际物流还是国内物流,都可以肯定讲:集装系统是使物流全过程贯通而形成体系,是保持物流各环节上使用的设备、装置及机械之间整体性及配合性的核心,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 具体来讲,以集装系统为物流标准化的基点,这个基点的作用之一,就是以此为准来解决全面的标准化。因此,必须实现集装与物流其它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性。其中包括:
1)集装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也是物流活动的初始环节)——包装的配合性。包装尺寸和集装尺寸的关系应当是:集装是包装尺寸的倍数系列,而包装是集装尺寸的分割系列。
2)集装与装卸机具、装卸场所、装卸小工具(如吊索、跳板等)的配合性。
3)集装与仓库站台、货架、搬运机械、保管设施乃至仓库建筑(净高度、门高、门宽、通路宽度等)的配合性。
4)集装与保管条件、工具、操作方式的配合性。
5)集装与运输设备、设施,如运输设备的载重、有效空间尺寸等的配合性。
在以集装为基本物流单位的物流系统中,经常有许多基本集装单位进一步组合成大集装单位或输送保管单位的情况。例如,将集装托盘货载放人大型集装箱或国际集装箱,就组成了以大型集装箱或国际集装箱为整体的更大的集装单位;将集装托盘货载或小型集装箱放人卡车车厢、货车车厢,就组成了一个大的运输单位等。如果形成了倍数系列的尺寸关系,就能提高装运的密度和形成坚实的货垛。
6)集装与未端物流的配合性。随着整个经济活动越来越以消费者(再生产者)的需要为转移,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强固,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经济管理活动都确立了“用户第一”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在物流活动中的反映,就是未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
末端物流是送达给消费者的物流,因此是以消费者的旨趣为转移的。一般说来,占消费者中大多数的零星消费者的要求,是逆规格化方向而行的,消费者追求多样化,这就使多样化的未端物流与简单化的主体物流(集装系统)的配合性出现困难
集装物流转变为未端物流,要对简单性的集装进行多样化的分割,以解决集装的简单化与未端物流多样化要求的矛盾。衔接消费者的“分割系列”与衔接生产者的“倍数系列”有时是有矛盾的,标准化要解决的就是要选择最优。
7)集装与国际物流的配合性。从国际经济交往来讲,由于我国是“后发性”国家,以国际标准为主体和国际标准接轨是我们集装标准化应该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国际海运集装箱接轨。这个接轨可以使国际海运集装箱通过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直达内地,从而充分发挥集装箱联运“门到门”的优势。
集装箱和托盘这两种包装容器使用越来越多,发达国家以集装箱运输为中心的国际复合一贯制运输,在总运输包装中已占80%,这大大方便了零散杂货的包装。利用周转集装箱装杂货只需用瓦楞纸箱、托盘进行初包装即可方便地储藏、保管、避免货损。而且采用大型的集装箱和托盘途中转运时箱中货物无需倒装、换装,在物流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转运,即可以限制和防止发生货损,又可以提高转运效率。在装卸、搬运方面,对于短途运输配送来说,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花费在零散货物的装卸、搬运上,因此提高零散货物的装卸、搬运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尤为重要。随着物流设施总体水平的提高,对于运输包装大多采用了叉车、吊车等机械装卸、搬运,避免了因人工野蛮装卸造成的货损;叉车、吊车机械化装卸、搬运为运输包装容器的大型化和集合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而且装卸、搬运时叉车、吊车机械的通用化也促进了大型的集装箱、托盘的标准化。因此,使用大型化的集装箱和托盘包装产品有利于实现装卸服务文明化、装卸机械化、作业标准化和管理科学化;同时使用大型化或集合化的集装箱、托盘运输,也便于机械叉车装卸、搬运,有利于缩短装卸、搬运时间、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在仓库管理方面,使用集装箱和托盘可将集装箱或托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齐堆码、统一管理。随着集装箱的品种越来越多,如:保温集装箱、通风集装箱等功能性集装箱的出现使一个大型的集装箱作为一个仓库来管理成为可能,它不需要再有传统意义的仓库,在物流过程中,也就省去了入库、验收、清点、堆垛、保管、出库等一系列储存作业,使产品对仓库的要求降低,使产品的在库管理更易于实现;另外,使用集装箱、托盘在仓库中作为存储单元储存货物时可以增加仓储堆码高度,提高仓储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实现高层货物仓库堆码的自动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使用集装箱作为储存单元在进行清点、堆码、转库等过程时,可采用机械分栋作业以提高货物分栋机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