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抛弃的大新华物流
一位在行业浸*超过20年的航运业人士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海航旗下的大新华物流已经进入了“清盘”阶段。
大新华物流内部流传的说法,“集团已经逐步放弃大新华物流,把优质资产转移到海航物流身上,以达到金蝉脱壳的目的。”
一位已经从大新华物流离职的中层人员告诉记者,海航物流与大新华物流就是“一套人马、两套牌子”。他告诉记者,公司内部认为大新华物流这块牌子已经在业内“做臭了”,因而迅速打造一个海航物流来转移此前的优质资产,在成立初期,即使海航物流的牌子已经建立,很多同事还在沿用着大新华物流的名片。
此前有未证实的消息表示,担心大新华物流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一度国内一些码头要求大新华先付钱再作业,与通行的流程截然相反。
大新华物流究竟亏损几何,海航集团没有公开披露。但有据可查的是,大新华物流在2011年总资产574亿元,总负债411.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高达304亿元,1年内到期的金融机构负债本息之和则高达83亿元。
吴明华分析:“根本问题是海航对大新华物流板块,包括下面的船公司、货代的风险管控相对薄弱,过度扩张造成资金链短缺,引发一连串经营问题。”
吴明华认为,大新华物流整体经营不善,原来的这些板块包括核心业务进行了剥离后,得以重新整合到海航下面的物流板块下,从而减少严重亏损以后的债务风险。
大新华物流的快速成长伴随着海航跨越式的并购,从天津海运、烟台海运到金海重工,大新华物流原本试图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全覆盖模式。
“航空与航运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现金流充沛,一艘1万TEU的集装箱船一个航次就能达到近亿人民币的收入,而这无疑是海航所需要的。它有利于集团内部的资本运作,同时这种源源不竭的现金流也是银行青睐的对象,有利于贷款。”上述行预计业的人士认为,这是海航进入航运业的深层原因。
“海航集团内的强项是航空,但是航运与航空有着天然之别。”上述航运业人士指出,航运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风险大、回报率低,大新华物流犯了几个致命错误。“首先是进入时机不对,航运业进入所谓真正的谷底后,集装箱运输的价格一度只有顶峰时期的30%~50%;其次是战略失误,海航急于进行规模化经营,一方面迅速扩张船队,另一方面通过并购试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但这种做法却以高成本为代价,让大新华物流负重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