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学的角度
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①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因为经济体制就是分配或配置资源的一种机制,配送可以看作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形式。②配送的资源配置作用表现在,它是资源的“最终配置”,是接近顾客的配置,而尽可能接近顾客是企业经营战略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配送是一种重要的物流方式,对许多企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但其局限性使它不能解决物流及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③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这里强调现代送货,表明与传统送货方式的区别,即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以现代生产力、新式劳动手段作支撑,依靠科技,是“配”与“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
(二)配送的实施方式
从配送的实施方式角度看,物流是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节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用户。①配送处于接近用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资源配置的全过程。配送的实质是送货,但是和一般送货有区别:一般送货可以是一种偶然行为,而配送却是一种固定的形态,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现代技术手段支持、有一套完整科学管理的
体制形式,配送是一种高水平的送货方式。②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从物流节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方式。从送货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型送货,而一般送货尤其从工厂到用户的送货往往是直达型;一般送货是生产什么送什么,而配送则是企业需要什么送什么。而要做到需要什么送什么,就必须在中转环节汇集这种需要,因而配送必然以“中转”形式出现。③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是,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送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有一件运一件,需要一件送一件,会大大增加人力、物力消耗,送货成本不会低于取货。所以,要体现配送的优势,分拣、配送等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④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配送是从用户利益出发,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必须明确树立“用户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配送企业作为服务者,首先应从用户利益出发,在充分考虑了用户利益的基础上取得本企业的利益。配送企业不能利用自己的配送渠道对货物进行控制以此来控制用户,不能利用配送作部门分割、行业分割,不能利用配送作为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割据市场的手段。
物流配送是伴随着大生产、大流通而出现的一种完成资源配置和满足消费需求的方式。物流配送由于实现了定时、定量、准时性、计划性、即时性、低费用甚至可以实现客户的零库存,以至可以完全取代客户原有的供应系统用更高的供应质量和更低的供应成本,对用户实现供应,实现企业销售和客户供应的一体化。
而我们公司现在使用的日事清,就有很好的团队管理功能,不仅可以设立不同的工作小组方便管理,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计划,每天不仅可以汇报工作,还能说出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领导都会时时能掌握团队中每个人的工作情况,也经常会给我们留言鼓励和帮我们解决问题。
配送作业是配送企业或部门运作的核心内容,因而配送作业流程的合理性、以及配送作业效率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配送作业的一般流程如:
当收到用户订单后,首先将订单按其性质进行“订单处理”,之后根据处理后的订单信息,进行从仓库中取出用户所需货品的“拣货”作业。拣货完成,一旦发现拣货区所剩余的存货量过低时,则必须由储存区进行“补货”作业。如果储存区的存货量低于规定标准时,便向供应商采购订货。从仓库拣选出的货品经过整理之后即可准备“发货”,等到一切发货准备就绪,司机便可将货品装在配送车上,向用户进行“送货”作业。另外,在所有作业进行中,可发现只要涉及到物的流动作业,其间的过程就一定有“搬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