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图书、服装、3c而言,生鲜食品非标品较多,在商品管理、控制损耗方面难度更高;其次冷链物流对物流配送设备的要求更高,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再加上生鲜食品对仓储条件要求苛刻,需要不同温区,这些都造成冷链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因而,对于整个生鲜电商行业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冷链物流,这一点在与多位生鲜电商从业人员沟通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冷链物流上的掣肘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痼疾。作为物流巨头,同时在冷链物流上也是首屈一指的顺丰,在双十一高峰仍旧会遭遇延迟发货的情形,其他需要依靠第三方冷链物流或自建物流的生鲜电商在遭遇订单高峰时的窘境可见一斑。
对于普通中小型生鲜电商而言,在没有物流团队的情况下,也必须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生鲜电商的兴起刺激了冷链物流的发展,这也是借顺丰优选所孵化出的“顺丰冷运”将要施展拳脚的地方。
成立于2012年5月,历经两载有余的顺丰优选经历了“电商搭建”的初始阶段,“集团资源整合”的扩张阶段。而今,随着整个生鲜电商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顺丰优选的冷链配送经验帮助顺丰集团孵化出“顺丰冷运”品牌,瞄准生鲜食品行业,为全行业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因此不难看出,顺丰冷运服务客户既包括优选,也包括天猫等平台商家及其他生鲜电商及企业。
然而,尽管冷链物流这个瓶颈短期内难以解决,但生鲜电商们依旧不愿放弃双十一这个大好的营销机会,而变通方式之一就是“错峰”。比如顺丰优选此次的促销期接近一周的时间,相比之下,我买网将10月31日到11月30日定为促销期,除了能够在营销时间上占领先机,把消费者流量吸引过来,拉长促销时间惠及更多消费者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希望通过错峰特惠缓解物流压力。
尽管有着强大的物流优势,顺丰优选还在积极探索物流的边界,力图覆盖运输链条上的“最后一公里”。顺丰优选副总裁陈旭表示,社区便利店是非常好的方向,比如冷链运输的产品可以存放在社区冰柜,在物流和包装方面都会节省很大的成本。优选与“嘿客”的合作始于今年5月份,销售比例据悉已经达到15%,在未来计划针对不同的社区推送不同产品,比如引入一些中低端品牌。据了解,除了与兄弟部门“嘿客”进行联动,顺丰优选还计划与更多社区便利店达成合作。
现今,生鲜电商最显著的变化则是从开始的小而美转变为如今的大而全,sku普遍在3000左右,几乎所有生鲜品类都有涉及,同时涵盖高端进口酒水和食品。人们的对生鲜消费理念也在开始向电商转变。巨大的商机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巨头的关注,于是,2013年底和2014年初,天猫和京东入局,开始经营生鲜食品。和其他行业一样,巨头的参与也预示着行业将有大动作,整合与并购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而生鲜电商也将进入资源整合与格局更变阶段。
欢迎登录长风网获取最新物流资讯 cfnet.org/ask/view-36347.html
冷链运输问题分析
引导语:输也在紧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地升级,特别是电商时代的来临,极大地促进了运输产业的发展,对生产、流通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的运输产业也已经今非昔比。
一、冷链运输现状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我国的冷链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近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才能实现冷链运输。我国每年果品腐烂达1200万吨,蔬菜1.3亿吨,从数据推测,我国每年因为缺少冷链物流而浪费的农产品占到一亿亩耕地,占我国总耕地的5%左右。 在运输环节,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9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果蔬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致使每年有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约有40万吨左右烂掉。由于冷藏运输效率低,易腐保鲜食品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保鲜食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
二、冷链运输中出现的问题
1、中国冷链基础设备设施落后且分布不均,而且功能失衡。目前中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7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来看美国是中国的5倍。此外,中国当前冷库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功能失衡,比如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以双汇的冷链物流为例,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
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
2、冷链标准缺乏监管,企业执行力度差。据统计中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根据行业需要也制定了若干项冷链国家和行业标准,并进行了标准试点和宣贯工作,但是仅靠协会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呼吁有相关政府部门拿标准来监管行业,监管冷链物流领域的食品安全。但目前这方面的监管还相当不完善,存在着部分不良企业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帜,却执行间歇性供冷进行经营,以此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的行为。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法规高度,例如欧洲很多国家采用的《易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协议认证》,其中冷链运输和冷链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一旦企业触碰将面临罚款乃至法律制裁。 冷链物流是在食品加工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涉及到食品安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由于冷藏食品在物流过程中因时间与温度、湿度因素而引起的品质降低具有累积关系,对不同产品品种和不同品质均要求有相应的产品控制与储存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而目前,双汇冷链物流的技术指标尚不完善,鉴于双汇物流是一个大型的冷链物流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有必要在技术上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科学的推荐范围,明确肉类、冷饮、蔬菜等各大类具体产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此外,在管理上也应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如:装卸速度、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以及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环节低温对接要求。这样一来,可以形成一个企业标准,还有可能影响到整个行业,形成一个行业标准。
3、冷链理念薄弱,易腐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这既体现在政府层面,也体现在消费者层面。中国政府部门往往相对重视食品生产环节,而缺乏对于冷链环节的监管和追溯。而在美国农业总投入仅有30%用于生产,70%则用于产后的保鲜、运输和监管。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 虽然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费占比已经超过30%,但大部分人还认识不到温度变化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冷链可以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反过来消费者应该认识到冷链的价值。很多消费者担心全程冷链物价会不会上涨。我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和种植的推进,冷链物流规模化、网络化、标准化的实现,在减少浪费、品质增加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一定是在大家的接受范围内的。这些问题在双汇的的体现为冷链物流在各环节中与其它企业不太一致。冷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涉及到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多家企业,任一家企业温度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且无法逆转。如在装卸环节中,一些企业在常温下作业,装卸时间超长;运输配送环节中以保温车代替制冷车,超距离运输;销售环节中,冷柜温度设置过高,都会导致产品出现温度回升,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储存期。
4. 市场细分不够明确。冷链物流适用的产品范围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二是加工食品,包括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冷饮和奶制品;快餐原料。三是指药品等特殊商品。不同种类商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要求也各不相同。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设置为0℃~4℃和-18℃~-22℃两种,有少数冷库定为-28℃以下。应该说这种库温设计满足了大多数商品储存的温度要求,但不同商品的最
佳储存适宜温度并不完全一致,从提高商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出发应对产品进行细分,对不同商品应设定其最适宜的储存温度。而在这方面,双汇物流的确做得不够好,对于双汇来说,只是做了适合自己集团产品温度的冷库,没有考虑到别的方面的市场需求。
三、解决方案 1、硬件上的提升必不可少。以美国为例,美国冷链物流当前大力发展火车温控集装箱,也是基于铁路网络的优势。对于理想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应该是?产地预冷、冷链运输、市内配送中心、销售终端?四点一线,甚至可以直接从产地到终端。?中间环节越少,成本越低,断链的可能越少。?建议政府对产地冷库、市内配送中心等做一定规划,并做好标准,引导第三方冷链物流有序发展。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信息系统管理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库存、出货、运输、结算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一套完整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供应链中显得尤为重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企业物流部门及第三方物流机构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可对企业运输过程中涉及到的订单处理、运输、配送、承运商管理、运力管理、返单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以及退货管理等业务进行管理。
2、跨界冷链带来的创新。跨界冷链拥有的接受市场冲击能力、竞争能力、整合能力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目前冷链物流行业利润大多低于8%,并非高盈利行业,且专业化程度非常高。需要通过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跨界合作,在联合的基础上实现跨界多赢,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3、创新驱动冷链跨越,突破传统业务模式。生产和消费连为一体,产业和生活同步成长,多元化的冷链物流时代即将到来。冷链物流企业将面对食品包装与物流包装的一致性、经销商服务管理、国际商贸分销管理、冷链物流整体外包、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机遇。通过把握行业趋势、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逐步完善业务链,培养客户的粘性,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冷链物流的行业趋势。通过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发展中国的冷链物流。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公共型冷库、企业联盟、复合型冷链物流系统、一体化冷链体系,实现中国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冷链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系统集成中心,打造中国冷链物流的平台经济。
4、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多温层技术。就是根据不同食物的不同保湿要求,在冷藏和冷冻之间设置隔热层,能抑制植物的熟化,保持食物的原味,为不同食品创造出最好的保鲜环境,真正做到保质、保品味、保营养。在传统的物流运输中,如果客户要求运输的货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就要把不同温度的产品装进符合要求的容器中,由于产品的需求不同,可能容器的利用率很低,运输成本加大,有了多温层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容器中设置隔热层,分别放
人对温度要求不同的产品,提高了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冈此稳定性和实效性相当强,环保健康,更符合消费者需求。
总之,冷链物流行业与相关生鲜产业相互依存,只有共同致力于发展好冷链环节才能把自己的生鲜食品惠及更多的人,才能给顾客更好的体验。把握好科技创新的大潮,依据当代科技的进步发展冷链运输环节,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应对行业变化。近几年来随着航空港区、报税区的建成,特别是郑州地区作为国家的大型交通枢纽中心,正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而生鲜食品的国际化就需要冷链运输的参与,所以需要一起努力包括我们在校大学生,为我国的冷链运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