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5922万元,财政收入达250.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12元。
去年政府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围绕这条主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落实惠农政策,实现农民增收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惠农政策,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粮食播种面积36718亩,比上去增长60%,粮食总产量16770吨。全面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共减轻农民负担58.05万元,人均负担降低46.8元。发放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共59.05万元,人均增收受惠47.6元。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早、晚稻实际收购价每百斤比去年平均高25元,增幅近50%。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畜牧水产方面,重点抓好了生猪、家禽产业的发展及名优鱼的推广。林业方面,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739.2亩,完成荒山造林及大亚苗木基地建设5000亩。积极争取农业开发资金20万元,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维修了江家排水渠,并对万年水库、水口水陂、邓坊堤灌站进行了维修改造。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年向输送务工劳力2500人,实现非农收入500万元。
第二、加大建管力度,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年初确定的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新修水口村、余家墩村、邓坊村、沙洲村至中学水泥路共18公里,投资总额达400多万元,水口村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投资40万元对中学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翻新教学楼2幢,兴建厕所1幢及300米围墙、花圃、宣传长廊、操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抓好了百强文化站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余家墩村太坪头2.5公里引水工程、邓坊堤灌站建设成投入使用,江家排渠系、水口、珀干、沙洲苍陂得到进一步维修加固。集镇管理进一步加强,集镇“脏、乱、差”现象得到较大改观,占道经营、占道修车和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集镇区域自来水入户进度加快,水口移动网络基站建成。
第三、突出发展重点,工业经济活力增大。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壮大工业规模。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引进黄狮渡矿业有限公司、雅柏针织服装厂、中南机制炭有限公司等外商企业10余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实际进资3317万元,占县下达任务的271%,创利税91万元,解决农业富余劳力1000多人。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了建材、木竹加工、小水电等产业,加大企业投入。三是加强了对本镇原有工业企业的规范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改善管理方式,推行租赁、转制等形式,挖掘了企业潜力。
第四、繁荣第三产业,镇域经济实力壮大。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快“富民兴镇”的步伐。利用三县交界的地理优势,全镇乡村市场繁荣活跃,珀干、黄狮两大贸易市场商贸活动频繁。汽车运输业加快发展,成立了南城县安顺达物流有限公司,发展车辆50辆以上,对南城县鸿运联营车队进行了整顿重组,使之逐步走上了正轨。与此同时,通过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客商投资企业在本镇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本镇以木竹加工、粮食加工为主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速。抓好了个私三产业的发展,全镇个体户达295家,新增私营企业4家,总量达28家。
第五、强化财税征管,财政工作运转正常。一是强化财源培植,重点培植农业基础财源、工业主体财源、三产新兴财源,突出抓好了以汽车运输为主的三产服务行业。二是强化财税征收。加强财税征收力度,实行依法征收,规范经营,严厉打击了各种偷逃漏税行为,重新核定了木竹加工企业及粮食加工企业税收,抓好了三统办生猪税及其他零星税的规范征收。三是强化财务管理。结合本镇实际,强化节支,规范管理。严格票据管理和收支“两条线”、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预算约束,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了教师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机关正常运转,确保了支农、教育、公共卫生、维护稳定等必需的经费。全面推行了村级财务代理制度,实行村帐民审镇管理。2004年我镇财税工作运行稳中有进,各村8月30日前完成农业税任务,镇里提前3个月完成县里下达的各项财税任务。2004年我镇财税任务190万元(其中财政64万元、地税90万元、国税36万元),实际完成数量达250.51万元,占任务数的132%(其中财政65.83万元,占103%,地税132.5万元,占147%,国税52.16万元,占145%),我镇因此获得了2004年度全县财税工作第一名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