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收集
物流数据的收集首先是将数据通过收集子系统从系统内部或者外部收集到预处理系统中,并整理成为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后再通过输入子系统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
2、信息存储
物流数据经过收集和输入阶段后,在其得到处理之前,必须在系统中存储下来。即使在处理之后,若信息还有利用价值,也要将其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就是要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
3、信息传输
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一定要准确、及时地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否则信息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了。这就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克服空间障碍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前,必须要充分考虑所要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
4、信息处理
物流信息系统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数据和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数据是得到信息的基础,但数据往往不能直接利用,而信息是从数据加工得到,它可以直接利用。
5、信息输出
信息的输出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后一项功能,也只有在实现了这个功能后,物流信息系统的任务才算完成。信息的输出必须采用便于人或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在输出形式上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
扩展资料
系统特征
1、跨地域联接
在物流活动中,由于订货方和接受订货方一般不再同一场所,如处理订货信息的营业部门和承担货物出库的仓库一般在地理上是分离的,发货人和收货人不在同一个区域等,这种在场所上相分离的企业或人之间的信息传送需要借助于数据通讯手段来完成。
在假期传统的物流系统中,信息需要使用信函、电话、传真等传统手段实现传递,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利用现代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以实现异地间数据的实时、无缝的传递和处理。
2、跨企业联接
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运输、仓储等部门,而且与供应商、业务委托企业、送货对象、销售客户等交易对象以及在物流活动上发生业务关系的仓储企业、运输企业和货代企业等众多的独立企业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将这些企业内外的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3、信息的实时传送和处理
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需要快速地将搜集到的大量形式各异的信息进行查询、分类、计算、储存,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范化,成为能综合反映某一特征的真实、可靠、适用而有使用价值的信息;
另一方面,物流现场作业需要从物流信息系统获取信息,用以指导作业活动,即只有实时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系统和作业系统紧密结合,克服传统借助打印的纸质载体信息作业的低效作业模式。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系统的重要资产,物流设施与设备直接关系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贯穿于物流系统全过程、深入到每个作业环节、实现物流各项作业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手段,物流设施包括结点要素和线路要素以及基础信息平台。
结点要素包括仓库、物流中心、车站、码头、空港等物流据点,线路要素包括连接这些据点的公路、铁路、航线、管道等运输线路,基础信息平台是为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的。
它包括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和专用物流信息平台。以上构成了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物流设备则是为实现物流系统中特定功能而在物流设施的基础上配备的各种必要的技术装备。
包括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机械设备。物流设施与设备是进行物流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物流设施与设备作为生产力要素,对于发展现代物流,改善物流状况,促进现代化人生产、大流通,强化物流系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