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货贸运输中,涉及的运输方式很多,其中包托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河流运输、邮政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大陆桥运输以及由各种运输方式组合的国际多式联运等。现将我国常用的几种方式简略加以介绍。
海洋运输
在国际货物运输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海洋运输(ocean transport)。
目前,海运量在国际货物运输总量中占80%以上。海洋运输之所以被如此广泛采用,是因为它与其它国际货物运输方式相比,主要有下列明显的优点:
(1)通过能力大。海洋运输可以利用四通八达的天然航道,它不像火车、汽车受轨道和道路的限制,故其通过能力很大。
(2)运量大。海洋运输船舶的运输能力,远远大于铁路运输车辆。如一艘万吨船舶的载重量一般相当于250~300个车皮的载重量。
(3)运费低。按照规模经济的观点,因为运量大,航程远,分摊于每货运吨的运输成本就少,因此运价相对低廉。
海洋运输虽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海洋运输受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航期不易准确,而且风险较大。此外,海洋运输的速度也相对较低。
铁路运输
在国际货物运输中,铁路运输(rail transport)是仅次于海洋运输的主要运输主式,海洋运输的进出口货物,也大多是靠铁路运输进行货物的集中和分散的。
铁路运输有许多优点,一般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可保障全年的正常运输,而且运量较大,速度较快,有高度的连续性,运转过程中可能遭风险也较小。办理铁路货运手续比海洋运输简单,而且发货人和收货人可以在就近的始发站(装运站)和目的站办理托运和提货手续。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air transport)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它与海洋运输、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输速度快、货运质量高、且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等优点。因此,它最适宜运送急需物资、鲜活商品、精密仪器和贵重物品。
公路、内河和邮包运输
(1)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road transportation)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它不仅可以直接运进或运出对外贸易货物,而且也是车站、港口和机场集散进出口货物的重要手段。
(2)内河运输
内河运输(inlandwater transportation)是水上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内陆腹地与沿海地区的纽带,在运输和集散进出口货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邮包运输
邮包运输(parcelpost transport)是一种较简便的运输方式。各国邮政部门之间订有协定和合约,通过这些协定和合约,各国的邮件包裹可以相传递,从而形成国际邮包运输网。由于国际邮包运输具有国际多式联运和“门到门”运输的性质,加之,手续简便,费用也不高,故其成为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的运输方式中之一。
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
(1)集装箱运输
集装箱运输(container transport)是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位自动化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运输方式,它可适用于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及国际多式联运等。
(2)国际多式联运
国际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连贯运输方式,它一般是以集箱为媒价,把海、陆、空各种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种国际间的连贯运输。
优化产业生态
在青岛自贸片区,多重平台搭建起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快速通道”。片区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建设了全省首个以跨境电商为特色的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布局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等功能模块,为企业提供网购保税进口和特殊区域出口进口保税仓储、进出口清关、国际物流运输等服务;中心内配套远程视频监控、智能化电子闸口等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进口货物通关压缩到1小时内。
与此同时,片区不断优化产业生态“软环境”,先后出台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基金精准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推动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发展。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园区产业配套服务中心,功能涵盖区域总部基地、金融结算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等,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配套服务。挖掘网红经济、直播经济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契合点,与无锋科技等头部MCN机构及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借助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汇聚“线上+线下”双层流量,实现“不出国门、嗨购全球”;启用保税仓直播基地,将直播带货与跨境电商保税备货创新融合发展,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1亿元。
加速转型提升
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立足贸易促进和贸易创新两大功能定位,坚持把扩大进口作为扩内需、提消费的重要手段,发挥毗邻日韩区位优势,场景化打造中日韩消费专区,日韩服贸港项目加快建设,以“跨境电商+新零售”为特色的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开门纳客,借助“前店后仓”运营模式,让消费者享受限额内免关税的政策红利,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业至今累计完成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注册会员3万多名。
全新的跨境电商业态,也在不断促进进出口贸易转型提升。自贸片区积极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企业出口至海外仓等业务,鼓励外贸细分服务平台深耕垂直市场,自贸片区落户全市首家出口电商财税合规化综合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进行代理报关、代理税务申报等综合服务,解决出口跨境电商“最后的顾虑”,探索跨境电商“保税加工+出口零售”等新业态。
贯通海空一体的物流通道,也大大缓解了海运运力紧张的现状。自贸片区着眼解决航空货运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和运力削减的矛盾,紧盯日韩、东盟等重点市场,去年上半年分别开通青岛至日本大阪、东京,青岛至越南河内3条货运双向包机,全年执飞近300班次,处理货物超过25万件,实现日韩空中货物航线“公交化”;开通青岛港至韩国仁川港定期快船,实现自贸片区至韩国仁川“夕发朝至”,通过日韩机场中转“海空联运”模式,海运成本、空运时效。获批全省首个、北方唯一超级物流货站,预计建成后跨境电商货物地面转运时效提高50%、物流成本下降30%,年货物处理量达到5万吨,助力自贸片区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全国的跨境电商综合物流枢纽。
构建共建共享格局
去年以来,片区还深化港城联动,优化口岸环境。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自贸片区建立区关港联席会议机制,搭建跨境电商通关管理服务平台,联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进一步优化验放流程,增加现场监管人力,提高审单、查验、卡口验放等环节作业效率,实行“7×24小时”通关,提高跨境电商通关便利化水平。
与此同时,深化校城融合,丰富人才储备。针对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大的问题,发挥西海岸新区高校、人才资源集中优势,支持鼓励辖区高校设立电商、国贸专业,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六所新区高校,建设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人才输送、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就业创业于一体的大型跨境电商创业创客孵化中心,培训跨境电商人才1000余名。建设智城·山东自贸区国际人才社区,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专窗,推动实现跨境电商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此外,片区主动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全国率先建立黄河流域“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机制,与河南、山西、内蒙古等11个省区积极会商,共建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供应链集群,共享政策红利、商业模式、供应链资源、管理创新经验。目前云南浩宏集团、宁夏良运口岸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签订协合作议,开展日韩产品集中采购、本地产品展示营销等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市商务局制定加快推进跨境电商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在提升市级公共服务平台效能、引导区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培育省级主体、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独立站运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推动自贸片区跨境电商发展不断提升。
更多精彩电商干货尽在本站,请继续支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