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国语水平如下:
多阅读,尤其是简短的文章和散文,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朗读,不仅提高语感,还能提高普通话水平。写作,提高词汇使用和句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写作文。
国语简介:
国语,即普通话的旧称。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用“国语”指称汉语标准语。20世纪50年代,中国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出发,同时兼顾语言使用的实际需要,将现代汉语标准语确定为“普通话”,而废弃了“国语”这一称法。
192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1932年经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1949年后中国大陆改称其为“普通话”,此称呼也使用于港澳地区。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台湾地区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华语”。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采用了“国家通用语言”这一说法,从语言功能角度说明“普通话”的使用范围,着重强调的是其在国内的“通用性”。
“国家通用语言”这一说法产生后,由于其较长,口语称说不便,一般人就将其简称为“国语”“通用语”“国通语”等,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从我国民族关系、语言国情和传统习惯来看,没有必要将“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说成是“国语”和“官方语言”。
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官定标准,基于现代北方官话的语法和语音,做为官事、教学、媒体等的标准用语,并广为东南亚及其他海外华人采用。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当前在新加坡等国为官方语言之一,也是东南亚及其他海外华人群体广泛采用的共通口语或书面语;国语(Guoyu),1930年代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规范与推广。
国立编译馆主编、正中书局出版的黎锦熙先生的解释,是“北平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交际、讲学所用之北平话”。抗战胜利后,败退台湾省的国民党继续推广现代标准汉语。